打工者心态
【精选阅读(1)】
深度解析打工者的心态
打工是我们除了选取创业道路之外的另一个选取。身在职场我们人人都是打工者,不管你是蓝领、白领、金领,亦或是程序员、设计师、普通的工人等等,我们都是以打工的身份在社会上行走。但是在工作中,要是只拥有打工者的心态去工作的话,那就离出头天的日子越来越遥远了。一个企业的老板,是不会重用一个只有打工者心态的人的。为什么呢?下文为你深度解析打工者的心态。
你的工作心态将影响你的职业生涯。深度解析打工者的心态,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打工者心态。打工者心态指的是我们在老板手底下工作,老板付出多少薪酬我们就做多少工作,要是工作多出这个范围或是职责高出这个范围,那他就不负责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将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一个人要是只有打工者的思维,那么他就算是某天成为创业者,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为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成就。想要获得高工资,就先得让别人觉得你有价值,培养老板的思维,用主人翁的心态去打工,即为公司创造价值,也为你的付出争取更多的回报。
想要有所成就,务必抛弃打工者心态,真正的为自我工作。先来看一个故事: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鲍威尔在一家百事可乐的工厂从事车间的地板清洁工,这是一份很多人都不想干的工作,但这对于鲍威尔来说是找工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个人打碎了五十箱的汽水,弄得地板十分的脏。但是他还是本着自我的工作原则耐着性子勤劳的把地板给收拾干净了。这一幕刚好被领导经过看见了,之后他被调到其他部门工作,一年后他晋升提拔为工头。不断的晋升提拔,N多年之后,他就是被提拔为万众瞩目的美国前国务。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想要工作有所成绩,看得到结果,那就需要摒弃打工者心态,真正的为做好工作而工作。
【精选阅读(2)】[由整理]
“我给你打工,你付我工钱,工钱给得多就多做一点,工钱给得少就少做一点,不给钱鬼给你做事。”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打工者心态”。这种心态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个性在民营企业,拥有这种心态的打工者保守估计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多还是具有必须的本事,不怕你老板炒鱿鱼的“白领一族”,有时无奈的老板还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这是拥有“打工者心态”最基本的资本。
打工者心态的构成原因:
一、从个人价值观来说。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广泛地开展,人们的思想也转变得个性快。人们对金钱的追求热情似乎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就得把价钱谈好,把合同签好,要不然就免谈。如果自我做了很多事情,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会感觉好象吃了很大的亏似的。很多人在目前公司做就嫌工资少了点、觉得位置低了点,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跳槽呢又怕风险太大,成本过高。初到一个公司首先得试用你一到三个月,不行的话还要延长试用期。试用期间工资肯定是要打折扣的,试用之后,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到此刻的工资水平呢。那么为保证那点工资能如期进帐,自我分内的事得将就着做,只要不出问题就行了,有机会偷懒的时候决不含糊。做多点感觉似乎吃亏了,做少点感觉自我赚了一把。日子就这样当天和尚撞天钟凑合过着,感觉还能够,反正自我没有吃多大的亏。于是逐渐养成了一种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的心态。
二、从公司体制来说。很多老板都有一种“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思想。老板大多是精明的,在他们的脑海中可能想得最多的就是“成本”与“利润”两个词,在用人上也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人在公司是成本,而没有产生利润或者产生的利润很少,那就得思考是否还要他留在公司这一很实际的问题了。在这个流行下岗的年代,要招一个工人还是挺好招的,招聘启事一贴就会来排队。“只要有钱什么人找不到?!”很多管理者都有这种意识。其实,要找一个适合企业的关键性人物,有时就象找对象一样需要可遇不可求的缘分。
打工者心态的危害:
打工者这种消极被动的心态在必须的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工作经常是斤斤计较的。有时是只求安逸,不求上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将无形中消耗企业的内部资源,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有人开始想办法从公司内部“赚钱”。老板对这类人是又爱又恨,爱恨两茫茫的。爱是爱他们的潜力,很多的事情因为他们很熟悉很快搞定,恨是恨他们会做却不愿做,或者要你老板说些好话、花点小钱才去做,因为他感觉这不是他们分内的事。在管理越完善、分工越明确的企业,协作意识似乎淡化得越厉害。
打工者心态不利于个人的发展。拥有打工者心态的人似乎心胸不够宽广,视野不够开阔。老是盯着一些蝇头小利,个人的发展受到名缰利锁的束缚。如果一个人的打工者心态过于严重,他就会不思进取,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等消极习惯,无端浪费自我的最宝贵的资源:时光与青春。所以有关专家批评如今很多人有三大失衡:一是参与性与自身潜力失衡,也就是说自身的潜力不够又不去提升就期望参与管理与决策;二是批判性过强与建设性太弱失衡,很多人牢骚满服,对什么都不满,见到不合理现象就骂,但要他提出建设性意见时,又没有一点主见;三是贪图享受心理与艰苦奋斗意识失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积累,都有一劳永逸的爆富思想,这从搏彩业的繁荣中能够看出来。其实,一个人的发展除了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态。只有有了健康良好的心态,你才会不断地发展,你的生活才会充实、简单、快乐。
对打工者心态的思考:
与打工者心态相对的是主人翁意识,也就是把公司的事当成自我的事,一心一意投入到公司的事业中,个人同企业一齐发展。但是主人翁的意识不是先天构成的,在公司这类利益组合的集合中,它需要利益的捆绑(即利益共享、风险同当)。最好的办法是透过公司文化融合个人,让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达成一致,这样的企业才有凝聚力。所以评价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看那贴在墙上的规章制度有多少,而是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有多强。
【精选阅读(3)】
打工者心态
如何权衡“打工者心态”与“老板心态”
普天下的老板永远都期望员工能够为企业多做点事情,永远觉得员工做得不够。而员工的真实想法是:公司给我薪水,我为公司干活,公司给多少份报酬,我为公司付出多少份努力!这样的等价交换,这不是再合情合理但是的事了吗?
如何权衡“打工者心态”与“老板心态”
HR分别站在老板与员工的心态之间作了分析,总结了老板对员工主要有以下的不满:明明只要多动一下脑筋就有潜力做出最好的东西,却总是先拿一个草草了事的东西来敷衍;等到出了问题,先不是想办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首先思考如何推卸自我的职责;遇到困难先想着如何绕道而行,或者就干脆往后拖,直到把事情拖黄,最后不了了之;做事只求能在能老板或者上司那里应付得过去,所以对老板能看得见的事情就多做些,老板看不见的就少做,甚至干脆不做。
对于某部分员工的心态总结:该上班我就上班,下班我就走人,我只要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做了也白做。工作嘛,又不是为自我干,说得过去就行了,干吗那么认真。一些基层员工认为他们工资在公司的工资相对不高,老板也不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怀着想做就做,不做大不了走人,辞职不干了的想法。
所谓“老板心态”和“打工心态”看起来是因为各自利益的不对等,正是因为这样的各自为了利益中,老板与员工之间产生了一种内心的博弈,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我却认为并非如此,甚至这两种利益本身就能够共存的。这种内心的矛盾,只有当这两种利益是建立在完全对立和不平等的前提下才会发生。
作为一名打工者我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在工作时光我就工作是了,下了班我有我的自由,如何还能没有“打工者心态呢”?
为什么不能?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时光的问题,不是工作时光与下班时光的问题,你的工作时光当然是属于公司的,我们讲的是工作中的状态,同一件事情,我用打工者心态与老板的心态去完成,结果是有很大的不一样的,原因就是打工者把事情当作“任务”去完成,老板则把事情当做“职责”去完成。把工作当成“任务”是一种被动的,算计的,敷衍的。而把工作当做“职责”去做则是一种用心的,谨慎的,荣幸的。
作为一名员工,当你把每一件事都当作是我的职责去做,交上去的不仅仅是一份答卷,更多的是自我的职业生涯的成长。最后,你就会发现表面看来是你的公司做的一切,同时也是为你自我在做,在为你自我的职业发展的每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在以后职场的道路上,无论是跳槽换一个老板,或是自我创业,都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不是吗?
而一个公司如果打工者心态的人多,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跟企业的薪资激励机制,是否公司的薪酬制度不合理?员工是否科学的加薪,晋升?企业管理与文化是否建立在一种相互信赖的平台?这是做老板、领导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许多员工不能满足你所需的状况下,往往问题就出在领导者本身。再者,现代礼貌的社会,也不会有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样傻瓜式的海誓山盟。所以领导者也不可能强制地要求你的员工务必具备“老板心态”,无条件地要求员工做企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