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
【精选阅读(1)】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据大智度论卷二记载,系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或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
【精选阅读(2)】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一样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一样。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中医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但对应五行的只有“怒、喜、思、悲、恐”五种)。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就应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构成各种病。佛教中的说法与《礼记》中的说法基本一致。佛教中的七情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一样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一样。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医家的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由整理]
道家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佛说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产生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故有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七情概述
《佛学大词典》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七情六欲佛教何谓七情?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就应掌握适当。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构成各种病。
六欲概述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之后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后人总结
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
现代理解
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
这世上的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六欲。
七情,即七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
六欲,即六种欲望:求生欲、舒适欲、爱恨欲、优越欲、求知欲、表达欲。
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上述七情。人的所有欲望,都可归纳或分解为上述六欲。
七情:(1)喜,即快乐、愉悦。(2)怒,即发怒、气愤。(3)忧,即忧愁、烦恼。(4)思,即思念、牵挂。(5)悲,即悲痛、伤感。(6)恐,即恐惧、害怕。(7)惊,即吃惊、惊讶、意外。
人往往会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人的情绪受到外界影响而易改变。
六欲:(1)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饮食、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等。(2)舒适欲,即尽量使感觉更舒适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冷热、香臭、疲倦、爽快、痛痒、明暗、软硬等。此欲望着重于身体各感官。(3)爱恨欲,即根据自我的喜厌标准来决定对于各人、事、物的爱恨程度,并作出反应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感情、情理、、是非、善恶、美丑、正义、义气、顺眼等。此欲望着重于思想、观点、精神。(4)优越欲,即想要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面子、荣耀、地位、名声、威信、权势等。(5)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与此相关的词有了解、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6)表达欲,即想要把自我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诉说、倾诉、告诉、发表、表达、抒发等。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在一具体时光里,人的欲望是有重点的,主次分明的。
一个欲望实现的同时,往往也会附带获得另一些欲望的满足。
在某一时期,人为了满足某些欲望,可能会暂时放下另一些欲望。
人们常说的感情,不是指的七情的情绪,而是一种思想。这种感情可分为亲情、感情、友情、对事业的热情……等等。也就是相当于广义的爱,比如对亲人的爱、对情人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等等。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
无理去原谅你被叛
算了吧反正有你更孤独
你不会明白遗忘有多难
给你的心不要你还痛不要你偿
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
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
七情六欲打翻
笑著哭哭著笑去想你的模样
走了吗走到那都一样
你不肯搬出我心上
断了吗断了见面想不断
为何我总是为难我的慌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那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精选阅读(3)】
最早七情六欲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之后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七情六欲的现代理解
七情六欲,乃人之本能。
这世上的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七情六欲。
七情,即七种情绪:喜怒哀惧爱恨怜。
六欲,即六种欲望: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
人的所有情绪,都可归纳为上述七情。人的所有欲望,都可归纳或分解为上述六欲。
七情:(1)喜,即快乐、愉悦。(2)怒,即发怒、气愤。(3)哀,即忧伤、悲痛。(4)惧,即害怕、担忧。5)爱,即喜欢、钟情。(6)恨,即厌恶、憎恨。(7)怜,即怜悯,同情。
人往往会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绪。人的情绪受到外界影响而易改变。
人们常说的感情,不是指的七情的情绪,而是一种思想。这种感情可分为亲情、感情、友情、对事业的热情……也就是相当于广义的爱,比如对亲人的爱、对情人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
六欲:(1)求生欲,即努力活着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饮食、温饱、健康、平安、安全、长寿等。
(2)求知欲,即想要了解知晓一切事物的猎奇心理。与此相关的词有了解、知晓、明白、探索、研究、发展、开创等。
(3)表达欲,即想要把自我的见闻、想法、感受等告知别人,并获得他人认同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诉说、倾诉、告诉、发表、表达、抒发等。
(4)表现欲,即想要在人群中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独特性、权威性,并获得他人尊重和服从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面子、荣耀、地位、名声、威信、权势等。
(5)舒适欲,即尽量使感觉更舒适的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冷热、香臭、疲倦、爽快、痛痒、明暗、软硬等。此欲望着重于身体各感官。
(6)情欲,即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与此相关的词有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等。此欲望也即佛教所说的六欲。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在一具体时光里,人的欲望是有重点的,主次分明的。
一个欲望实现的同时,往往也会附带获得另一些欲望的满足。
在某一时期,人为了满足某些欲望,可能会暂时放下另一些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