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时代 很多看过日本奈良时代服饰的人都会惊讶于其和中国隋唐服饰何其相似,实际上,奈良时代日本的服饰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后来逐渐淡化,到701年,文武天皇时期,《大宝律令》颁布,律令中对官服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公元710年,日本天皇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开始日本历史上知名的“奈良时代”(710—794)。此期间历代天皇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奖励垦荒,社会经济得到大为发展,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盛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
飞鸟·奈良时代是圣德太子的时代,同时也是受到了中国的隋唐文化所影响的时代。圣德太子制定法律规定人们按照身份阶级穿衣,礼服、朝服、制服均被一一规定,衣服的配搭和花样皆要根据阶级地位穿着。这一时期的男子大多头戴漆纱冠,身穿阙腋袍,系腰带,下身着表袴。女子多梳起刘海露出额头,裙摆喜欢采用百褶样式。只穿用食物纤维制成的布,朴素打扮。
奈良时代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如《万叶集》中记载大行天皇幸临吉野官时就有借用女装之事,有歌云:“宇治间,山朝风寒之旅尔,师手衣应借表妹毛,有勿久尔”为证。其实在大行天皇、文武天皇时,男女服装互换还不只限于上衣,有时候连贴身内衣也要借着穿。这种模仿中国唐代的做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逐渐淡化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个性化的时装。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的《大宝令》规定,官服分亲王四等、诸王十四等、诸臣二十等。各等级又有详细的划分。
朝服。上衣之色亲王黑紫;诸王的正·从一位黑紫,正,从二、三位赤紫,正·从四、五位也是赤紫;诸臣的正·从一位是黑紫, 正·从二、三位是赤紫,正·从四位上下是深绯,正·从五位上下是浅绯,正·从六位上下是深绿,正·从七位上下是浅绿,正·从八位上下是深蓝色;大·小新任官员上下是浅蓝色;无品官员穿黄色衣。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是文官有栏,武官无栏。
礼服。大宝二年开始,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仪式上又制定出了相应的礼服,这些礼服的形制后来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礼服包括玉冠、长袖衣、袴、褶、带、缓、玉佩、沓、持笛,这里的褶类似于裙围,沓类似于鞋,袴类似于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级,亲王、诸王一品衣深紫,褶为深绿色;二品至五品穿浅紫色袍,其他同前;诸臣的礼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浅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蓝色纱,六品以下无礼服。武官的礼服,五品戴冠、缨,浅红色袍,白袴,金银饰腰带;卫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带,绑腿,佩刀。圣德天皇四年又出现了御礼服。
女官服。根据“养老令”规定,内亲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礼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浅绿褶,长裙为深红色、深紫色、浅紫色、绿色竖条纹缬类织物制成,带为深红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条纹带;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浅紫,其他同前。内命妇一品穿深紫色衣,浅蓝色褶;二、三品衣深红,深绿、浅紫色带镶边;五品衣浅红,带是在浅色上加浅绿。朝服由筒袖衣、褶、带组成,内亲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为深红色、浅紫色、竖条纹缬类织物制成,带为深红色、深紫色两种;女王二至五品衣浅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为深红色、浅紫色、浅绿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与此相同。女官四品衣深红,带为浅绿、深绿色;五品衣浅绯,带为浅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绿;七品衣浅绿;八品衣深蓝。新官为浅蓝色衣,带浅绿,袴蓝色。
平民奉公办事时,男着黄衣、白袴、白带,女着蓝绿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时,须配以红色袴。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染色工艺由于植物染料使用量的增加,使绞缬工艺得到了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纹。此外,夹缬工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夹缬是指将被染的织物对折后夹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花版中,再进行染色。因被夹紧的部位染液不能上染,撤去花版后即显出花纹。这种传统工艺对后来型纸印花工艺的出现有直接的影响。另外还有蜡缬,它是利用印版蘸取能在织物上自行固着的液态或半液态物质,作防染材料,在织物上对需显示花纹的部位进行压印,再进行染色。因有蜡的部位染液难以上染,使织物显示出花纹图案。所染的颜色有红、黄、紫、黑、茶色和蓝色。当时金、银丝线也已经用于织物生产,用于手绘和刺绣的装饰。织物的纹样大部分仿自中国,以大花型为主,造型饱满,色彩华丽。其中的晕纹图案为天平年间具有代表性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