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 斯卢国是新罗王国的前身,早期的新罗王国虽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由于土地肥沃和出铁,最终后来居上。新罗王国和中国古代多有交流,新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新罗人信仰佛教,但他们对佛教文化的接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新罗王国和斯卢国的关系
新罗原位于洛东江东边,是古代朝鲜半岛东南部的国家。新罗的前身是辰韩部落联盟12国中的斯卢国,以征服周围小国的方式扩展领土而形成的王国。
公元前后,斯卢国(部落)以金城为中心,联合6部组成了部落联盟-新罗国家。古代辰韩是半岛发展最缓慢的地区,铁器制造和其他先进技术都是最晚传入这个地区。新罗最初是半岛三国中最弱小、最落后的国家。由于在地理上远离中国的影响,它不太容易接受到中国的习俗和思想,反而受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较大。新罗北方的“江原道”有濊人的东濊古国,隔海有日本九州的多婆那国。西南是弁韩诸小国,西面还有马韩基础上形成的百济政权。
早期新罗国王有出自本土说,百济说和日本九州说三种说法,说新罗王出于本土或百济,和辰韩王是马韩人是类似的,应该是可信的。古代辰王常用马韩人作之,世世相继辰王。新罗土地临海,气候湿润,其渔业资源比较发达。辰韩“土地肥美,宜种五谷及稻,晓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虽说物产丰富,邻近的弁韩又出铁,但由于相对闭塞,早期手工业显得比较落后,最初的手工业可能是早期秦人移民带来的,但土地肥沃与出铁,则是新罗很早农业就比较发达的两个主要原因,也是新罗得以后来居上的基础。
5世纪中叶,新罗社会经济在当时的朝鲜半岛已居于领先地位。4世纪时开始兴修水利,5世纪至6世纪扩大了规模,铁制农具逐渐推广,牛耕代替了人力挽犁。手工业中铁和铜的冶铸规模很大。《三国史记·新罗真兴王本纪》载,574年“铸成皇龙寺丈六像,铜重三万五千七百斤,镀金重一万一百九十八分”。5世纪末6世纪初,“初开京师市肆,以通四方之货”,又“置京都东市”,王京庆州成为全国商贸中心。
文字
从4世纪末起,新罗先后与中国的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文化。使用汉字并创造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682年,新罗设立国学,读《论语》、《礼记》等书。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不少。
早期新罗的语言非常复杂,土著辰韩人使用辰韩语,新罗的北部则普遍使用濊语、中国移民主要说汉语和吴语方言,西部和南部则有弁韩语,倭语,马韩语覆盖,这些语言以后逐步融合,最终形成新罗语。新罗神文王(在位681-692)时代的薛聪发明了古代的韩文“吏读”,这是汉字以新罗语音标表记,汉文以新罗语判读的方法。吏读的创始,使得会解读中国九经的朝鲜半岛学者也出现了。
佛教
由于新罗王国地理位置偏僻、思想保守,佛教是经过一段时期后才在这个王国被官方所接受的,但是在527年终于被接受之后,佛像的塑造很快就活跃起来。佛教从中国经高句丽传入,新罗王室开始兴建佛寺,“许人出家为僧尼奉佛”,并经常派人到中国求取佛经、佛像,利用宗教加强统治。
新罗不仅采纳佛教信仰。当时还采用了中文佛经。佛教得到承认后不过二、三十年,皇龙寺内便塑造了一座高约5米的佛像。佛像雕塑发展得如此迅速,以致579年新罗艺匠已开始向日本出口他们的作品。如此快的发展之所以可能实现,是由于新罗艺术家富于首创精神,也由于受到邻国百济和高句丽的文化的影响。新罗愿意向高句丽和百济学习,并派和尚运河去中国了解文化,特别是通过佛教教义、建筑和中国的经典了解。石窟庵和佛国寺的建筑与雕刻,充分展现了新罗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韩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瑰宝。
527年,法兴王在位时期,佛教被新罗正式采纳。从法兴王开始的6任新罗国王都取佛名并树立自己为佛王。花郎道与佛教有密切的联系。与百济和高句丽相比,佛教在新罗得到更多的国家支持。统一新罗时代后,随着中国的官僚体制制度的采纳,佛教在新罗政治上的影响开始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