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大寒是太阳到达黄经300°的时候,这时的气候表现为雨雪天气、大风降温,人们要注意养生、防寒保暖。而在养生方面也要注意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大寒节气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节气不宜做什么事 中医提醒,大寒养生,要着眼于“藏”,此时节应早睡晚起,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不宜大补:注意阴阳平衡 “大寒,听起来很冷,但却不能像之前的几个冬季节气那样一味进补。”王晓丽解释,这是因为大寒之后的节气是立春,正是阳气蓬勃的时节,这个节气的后半程,天气会逐渐变暖,因此不能一味偏重于进补,而是要注意保持阴阳平衡。在饮食上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适当做一些调整。 中医认为,大寒饮食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在进补食量上要逐渐减少;其次,要在进补中适量增加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生姜、大葱、辣椒、韭菜等,以应春日升发之性;最后,此节气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在饮食上还应适量增加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如紫苏叶、花椒、桂皮等。 此时节,羊肉不可多吃了,建议平时多用牛肉和鸡肉来代替羊肉。 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广东有很多,如“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等等,这些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