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
孝经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初次接触这句话是自己还不能够去理解诗句的时候。老师解释说树想静静地待一会,可是却让它不停的摇曳,当你想要詹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自古以来便有百善孝为先的美德流传,岂止孝经而已。
我是九零后,我的父母是七零后,我父母的父母是四十年代跟五十年代的人,外公已经七十几,爷爷奶奶已有六十几,我们越来越大了,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他们也越来越老了,往下的日子,仿如每年都是在倒计时,而他们的期盼也许就是仅有的每年一次过年才有的团圆,儿女在身边,可能是他们从你离家起就开始的期盼……
小的时候在他们身边,也许会被父母骂,会被父母打,像我是奶奶一手带大,虽然作为老一辈的他们没文化,但依然会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告诉你要学好,要听话,告诉我们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一遍一遍念叨着古人的教人做道理的土话,成人不要管,管的不成人!这就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最重要的人,而现在长大成人的我们离他们越来越远,越飞越高,远的他们看不见,高的他们摸不着。而此时你有没有怀念近在他们身边挨他们打的日子…[由整理]
小的时候去读书,三天回一次一个星期回一次,星期一的早上去学校偷偷的哭,一个星期五天实在太难熬,后来去初中,一个月回一次,一个月实在太漫长,每次放假的前一晚兴奋的一晚上睡不着,学校里男生女生都在宿舍里狂欢,呼喊,仿佛是庆祝即将解放,那个时候十几岁,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我们爱家是肯定的,后来随着时间的增长离家的在外的日子也越来越长,一个月到半年,半年延至到一年,甚至有更长,不知道是习惯掩盖了当时的那种想念,还是外面世界的繁华超越了简陋的家,总而言之,我们越走越远……我们一直在改变,不再依赖家,不再依赖他们,而他们却一直在原地从未改变,像当初期盼回家的我们一样期盼着我们回家。
也许有太多的理由跟借口跟他们说今年就不回家,无论你用的什么理由什么借口,他们回答的都是同样的,那你照顾好自己,你自己的事情重要,你忙你的。可能隔着电话的他们就跟当初盼望接在校的我们回家吃饭而没等来父母的到来的时候一样失望,甚至更失望,甚至是悄悄的抹去眼角的泪…
而在电话那头的你怎么会看得见…
我见过一对母子,儿子工作忙,没法照顾年迈的母亲,便把母亲安置在养老院,儿子说每周都会接母亲出去吃顿饭,平时工作太忙了,只有周末才能陪她,老太太很固执,儿子夹在她碗里的菜怎么也不要吃,说自己不要吃,儿子不厌其烦的哄她,就吃最后一口,可好吃了,老太太生气吼儿子的声音很大,并没有影响到其他也在吃饭的人,我想大家一定跟我一样觉得这生气的老太太可真幸福,儿子如此孝顺。我是被那股暖流打动了。更重要的是年老的她如同曾经稚嫩的我们,父母也曾一遍又一遍的哄过我们,吃一口再吃一口,可好吃了……那话在萦绕,那话就是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那是承诺,是责任,是爱的轮回,你给了我生命我不得不回报!
结婚了,嫁人了,成家了,有楼房住进城市了,尽孝的会让父母同住,不尽孝的就让他们守着一亩三分地,作为父母的他们大多数会说,人老了,不愿意给孩子们添麻烦,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守着一亩三分地挺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已习惯了。菜园里的菜永远都是摘最新鲜的送去给城里的你,好像终于有了个借口去看你。…
每次回家忙前忙后一桌子的菜没有一样是你不喜欢,每次你的回家对于越来越老的他们来说都是难得,都是“贵客”。他们是父母,他们老得时候心系的都是我们。
而你,却浑然不知……
如果你在新县,如果你家中有种田的父母,或是种田的爷爷奶奶,如果你有空,请回去看看,年轻的你减轻一下年老的他们肩上的负担,新县不是平原,插秧割稻几乎都是靠人工,每逢农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要命的季节,如果你实在不想看到他们烈日当空下枯裂的嘴唇惨白的脸,那累完腰还要挑稻谷的身影在田间从早忙到晚,如果你在新县,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多回去看看…
过年了,无论你在哪里,无论你有多么的繁忙,请一定要记得至亲!他们早都为你准备好了你所喜欢的所有,期盼你的归来…不要让为你倾尽所有的他们失望。
他们老了,不需要物质跟金钱,不想给你添一点麻烦,你的未来在远方,而他们余生的期盼都在你身上,真希望时光慢些走,让他们再看作为子女的我们久一点,再久一点…
白了头发,弯了腰,他们看着我们逐渐长大我们看着他们一年比一年老,好怕有一天他们突然的离去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世界里,那样的猝不及防我想会让我不能自已,是否你跟我一样,一样的幻想过那样的情景,让人心痛不已的情景,怪我多想,但事实是迟早有那么一天,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
趁有时间,趁有机会,不要让他们太孤独…可能年老的他们除了我们什么也没有…
春节将至,请记得家中至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