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什么玉
阅读精选(1):
和氏璧到底是什么玉
关于“和氏璧”的记载,最早见于《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璞于荆山,奉献楚厉王。厉王以为石,刖其左足。武王即位,和复献之,王以为诳,刖其右足。后文王即位,和抱璞泣于荆山,泪尽而继之以血。王见状,使人问其故。和答曰:“臣非悲刖,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王命匠剖之,果得宝玉,名为“和氏之璧”。因感其忠,悯其刑,封和为零阳侯,和辞而不就……
“和氏璧”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春秋时期楚厉王至楚文王,即公元前757至公元前677年约80年之间。
2。地点:楚国的荆山,即今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境内。[由整理]
问题之一:和氏璧是什么材质?
猜想1:独山玉河南南阳独山玉的产地与卞和所在的湖北襄阳最近,所以独山玉的可能性较大。然而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开采利用,至卞和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普遍流传,楚国的玉石鉴定高手们没理由不识独山玉。
猜想2:和田玉不管是和田籽料还是山流水料,都特征明显,当时宫中不乏玉石鉴定高手,由此可见卞和所献的必须不是和田玉,所以造成冤案。
猜想3:拉长石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和氏璧为拉长石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的记述“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贴合拉长石的变色光学效应,且杜光庭曾随唐僖宗入蜀避乱,亲眼见过传国玉玺,其描述就应可信。但拉长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传说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状,有较厚的皮壳,拉长石却未曾见到似有皮壳的形态出现过。
问题之二:卞和如何识玉璞?
玉璞是指从原生玉矿上剥落的玉料,由于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外表构成了较厚的风化层,与一般石料很难区别。卞和怎样就能信心满满的认定玉璞中是上好的美玉呢?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这天,我们也不敢认定原石在厚厚的皮壳之下就是上好的美玉,所以不得不怀疑这个故事有演义的成分。
问题之三:卞和怎样找到玉?
远古时代人们开采玉料的方式主要是在玉矿脉露头处敲击剥离矿石或捡拾已风化剥落的玉料(图1)。卞和就应是在山中偶然发现有着厚厚皮壳的玉璞。
问题之四:和氏璧是什么样的?
猜想1:精美的玉璧璧是一种圆形扁平状的玉器,中央有一个圆孔。春秋战国时期是使用玉璧最繁盛的阶段,玉璧表面往往雕琢了丰富的纹饰。
猜想2:原石状态楚文王获此美玉后舍不得雕琢成器,而是将它奉为宝贝而珍藏。
总之,史料对和氏璧材质和外观的描述只言片语,只能寄望于真正的和氏璧重现人世,解此千古之谜。
而这样的真品价值在数万元
很多新手买家都觉得和田玉是白色的,其他玉的颜色就不是和田玉了。这可能和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有关系,在那里不再复述,和田玉颜色很多
网络交易中有很多的陷阱,都十分值得我们警惕。
下方介绍一个陷阱,叫做“挂羊头卖狗肉”。主要的办法是挂一张十分漂亮的白玉照片,并且挂一个很便宜的价格,吸引买家去拍,等拍下来以后,再发一个类似于白玉的手镯给买家,由于买家不是很懂。因此,会比较开心的买下来并确认好评。这样往往一个价值几十块的手镯,一转手,就卖了几百块,利润是成本的500%-1000%,真正的暴利了。
在那里,要告诉买家,要个性注意两点,一个是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必须要多多加强学习。二个是,买和田玉的时候,必须要自我去国家正规的检测机构再去复检一次,以确认是不是和田玉。
阅读精选(2):
和氏璧是什么玉?和氏璧简介资料
和氏璧是我国古代“传国之宝”,举世无双,被尊崇为国家的象征,“荆山之玉、灵蛇之珠”(即“和璧隋珠”)为神奇珍宝,“国宝”是无价之宝,非“价值连城”所可形容。《史记》称和氏璧为“天下所共传宝也”。初唐诗人杨炯《夜送赵纵》诗曰:“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喻其极为珍贵。五代时前蜀道士杜光庭《录异记》卷七“异石”中记:“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卞和得之献楚王,后入赵献秦。始皇一统,琢为受命之玺,李斯小篆其文,历世传之”。其何以弥足珍贵,令人费解,古往今来也为之倾倒。“金镶玉印岩,应对凤凰台。地灵人杰多,福自荆山来”。数千年来,这是南漳县人民对自我家乡的赞美和歌颂。南漳县民间也有“玉石不分”之说,概源于和氏璧的质地构成。
据说,拉长石是硅酸盐长石族斜长石的一种,一般为白色,玻璃光泽,在表面上沿必须方向看,有时可见到蓝绿、紫红、金黄等色调,斜长石通常用An分子的百分含量来表示斜长石的成分,拉长石属中性斜长石,An含量50-70%,纯净而色泽美丽的斜长石可作宝石,由于拉长石在某个方向上能够闪现出像太阳光谱的七彩而得名为“光谱石”,这只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效应,偏离这个方向可能就难以观察到。
“璞”是未经加工琢磨的原石,璞又常有“皮”,有的因玉石在变质交代时构成“包含结构”,将好玉包裹在里面,还有因成为漂砾存在水流中形外壳呈铁锈色包裹,为氧化或铁质所染。当代地质界和考古界也认为和氏璧有“变彩”的特征,1921年,地质学家章鸿钊老先生在《石雅》一书中,肯定和氏璧是产于荆山地区基性岩的月光石,即拉长石,认为“和氏璧为宝石性质的拉长石,具有碧绿和洁白的闪光,转动必须方向,方能出现”。这也是和氏璧区别于“洁白无瑕”的和田玉之处。楚文史学家、地质考古学家一致倾向此说。有人说和氏璧是绿松石、蓝田玉或翡翠之类,绿松石自古产于鄂西北,表面色好,但无“色碧”和“色白”变化(变彩),质较脆。月光石(拉长石)表面光泽较差,“多为璞”(即玉外包有泥土或石头),经打磨后,阳光照射下可折射多彩,质不脆。
元好问《论诗绝句》:“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碔砆,像玉的石头,即璞石、石包玉)。南漳县板桥镇雷坪董家台一带所产的一种石头即为拉长石,采掘此石后经加工,呈透明状,光泽好,有史书中关于和氏璧描述的直感。且绿松石早在石器时代晚期已被我国古人所饰用,春秋时期宫廷玉工不可能不认识它。“蓝田玉”(陕西出产)色泽好,比绿松石韧性强,古来已出名,但质地不如斜长石,古代运用广泛,不可能像“和氏璧”那样“物以稀为贵”。至于翡翠(中国古为鸟名,后借指碧玉)之说就不足信,英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认为认为,18世纪后,翡翠才由缅甸输入中国,国外称为“硬玉”,中国借鸟名称之,翡翠亦有“玉中之王”的美称。其实我国早在新石器晚期已有翠绿硬玉制作的镞形器,周代的翡翠刀柄,汉代的翡翠多次出土,唐代的翡翠制品也多,古代典籍所载也多。李博士的结论虽站不住脚,但尚不能断明和氏璧即为翡翠制品。所以,和氏璧只能是斜长石。
阅读精选(3):
和氏璧是什么玉
和氏璧是什么玉,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时时诸都有自我的镇国之宝。
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这块宝玉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原为一块玉璞,先后献给厉武王,玉工说是块石头,国王恼怒,卞和分别被砍去左右脚,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玉璞在山中哭泣。文王明白,叫人剖开玉璞,果然得到稀世美玉,因此取名“和氏璧”。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之后,楚国向赵回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公元前283年,秦国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蔺相如明白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但之后,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
- 上一篇: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
- 下一篇:孙权的老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