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真的老了,走过了人生旅途的一大半,就像登上山顶的游客一样总喜欢站在高处回望自己攀登的路程;或许是真的老了,心里总会时不时地想起过去,想起那些人,那些事,甜蜜的,苦涩的,乏味的,幼稚的;或许是真的老了,人就害怕孤单、寂寞,渴望团聚、热闹。于是同学聚会的愿望与日俱增,多多益善。
我于一九九O年七月毕业参加工作,毕业之初根本没有同学聚会的概念和意识,也全然不顾同学聚会是哪般滋味?因为那时候刚刚二十岁出头,想法简单,还不成熟,不在意人间冷暖何在情为何物这些东西。然而逢十年碰五年同学聚会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的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改变了原来的观念和想法,身不由己地加入到同学聚会的行列之中。记得时隔10年的二OOO年七月,母校所在地的同学第一次发起同学聚会的邀请,由于当时受家庭经济及交通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参与聚会的同学几乎不到一半,而且聚会成本低得可怜,每人交它百把两百块钱,有的还囊中羞涩拿不出手,尴尬别扭极其,似乎沟通不出什么感情氛围和事业成就之类的,只顾不自然的打招呼和不自在的握手致礼,那次聚会简直就是应付了事,前后不到一天时间,可谓是聚也匆匆散也匆匆。
时隔20年的二O一O年七月,成为众目睽睽身居高职领导的某同学发出第二次同学聚会的通知,这次同学聚会的浓厚氛围可真是大不相同,后非前比,全班同学差不多来完,而且劲趣十足,个个展风采,人人显底气,大家高谈阔论,谈县域变化情况、谈经济发展情况、谈成家立业情况、谈地产房产情况、谈车子票子情况、谈子女升学情况、谈各自仕途风光情况,谈家中老人父母伯叔兄弟姐妹健在情况,等等,无所不谈,无话不说,尽兴交流。
二十余年匆匆地消逝,二十余年时光不知褪淡了多少“雕栏玉砌”的朱颜宝气和青魅力,但是无论多长时光也改变不了人的本性,历史文化告诉我们,师生之情、同学之义恰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我是一个非常尊师重教的人,在我的心里,母校永远是我们的母校,老师永远是我们的老师,同学永远是我们的同学,不论你腰缠万贯,也不论你手握重权。热闹的聚会、疯狂的场面我喜欢,可清冷的环境、静默的独处我也乐意,有时甚至觉得孤处的自己更能体会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更能咀嚼出百般复杂的人生滋味。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尽管骨子里固有的那种清高从不驱使我去攀附什么,迎合什么,呼应什么,我也从不强迫自己违背自己的性格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人活在这个世上,就一定要学会“随众”,很多时候需要这种“随众”心理来支配自己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学会处事。这也是同学聚会的收获之一。
回首二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展望第三次同学聚会,也许是现实与不现实各占一半的机率了,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很快就会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现在有的同学脸上开始出现了皱纹,有的同学头上开始兼长了白发,有极个别同学已经病魔缠身,有的同学已经病退不能正常上班了……。面对此状,大部分的同学提出今后最好每五年举行一次同学聚会,因为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了,公路交通发达快捷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不缺乏参与同学聚会需要花销的钱,只想珍惜已经不多的同学聚会机会。
也许言者无意,听者有意。当我听到“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了,公路交通发达快捷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感到无比欣慰——公路事业倍受人们关注。作为一名公路人,从同学聚会的气氛、交谈、呼唤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公路人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