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在独酌 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中有不少饮酒畅怀的诗句,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所表现出的潇洒不羁令人折服。唐诗中,我们总能够看到酒的影子,这样就形成了唐朝独特的酒文化。
唐朝诗酒文化的表现
文学最癫狂的状态便是诗,饮品最癫狂的便是酒,而唐朝恰好形成了亦诗亦酒的独特文化。其他朝代虽然也有诗酒相融的现象,但是很难形成一种群体,皆形成不了象唐朝这样的“诗酒文化”。
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三百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李白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文中,谈到饮酒的共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这是从现存的“诗仙”和“诗圣”的作品中得到的统计数据。因为李白作品在安史之乱后遗失的十分严重,所以我们不能看作在诗酒方面“诗圣”强而“诗仙”弱。恰恰相反,李白作品遗失十有八九,只拿剩下的诗来比较不太公允。
我们先从杜甫的一首诗来感受一下诗酒文化,《饮中八仙歌》中写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这首诗里面写了八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杜甫用追述的形式来写,因为贺知章年龄最长,排在第一位,贺知章在长安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小41岁的李白,惊呼李白为“谪仙人”,解其所佩金龟换酒痛饮。首两句写贺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井中犹不自知,索性醉眠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醉态。汝阳王李琎是的侄子,经常喝的烂醉后再上朝,天子亦不加怪罪。左相李适之被李林甫排挤罢相,豪饮如常,古语云:“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衔杯乐圣四个字道出了他豁达的心态。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举觞白眼描写出这位美少年有魏晋遗风。苏晋,开元间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信佛,长期斋戒,却嗜酒,故曰“逃禅”。张旭,书法家,被后世称为“草圣”。焦遂,生平不详,只知道是当时较有名气的文人。诗中写的最大胆的,最癫狂的还是“酒圣”兼“诗圣”的李白,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
杜甫这一首诗,写出了长安城善于饮酒的八个人,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写八个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李白的诗创作,多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言闺怨者极少,言酒者甚多,大起大落,大开大阖,恣肆汪洋,潇洒奔放,富于极为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再看《将进酒》,这是李白的名篇,让我们感受一下诗酒文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除了前两句之外,都没有离开“酒”字。其中很多句子成为千古名句,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的诗酒文学,到了李白的手中,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他的其它咏酒诗中诸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李白是一个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人,“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喝醉了以后,他更显露出“平视王侯,笑傲群伦”的气概,最著名的便是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贵妃为他研墨。苏轼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可谓一语中的。
唐朝是一个酒文化充分发达的国度,“酒催诗兴”便是唐朝文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从李白个人来看,酒催发了诗人的诗兴,从而内化在其诗作里,酒也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李白诗的指称符号,甚至成了李白个人的指称符合。例如,后世历代酒家的酒幌、酒旗上乐于题上“太白遗风”四字,这“太白”就是酒,而酒也就是“太白”。从酒对唐代诗歌的重要性来看,酒已内化在唐诗中,并弥散着唐代文化的迷人魅力。
也许,杜甫、李白这对儿唐代诗人中的双星太过于耀眼,我们再看看其他诗人作品中体现的诗酒文化。
白居易《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中“香开绿蚁酒,暖拥褐绫裘。”还有于816年作于江州的五绝《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今人还在研究“绿蚁酒”是怎么做出来的,但是最多只见到过有人做出淡黄色的醪糟米酒,还没有看到过清绿色的绿蚁酒。于是有人讥讽失败者做不出“绿蚁新醅酒”,便只好拿“白蛆淡醪糟”来充数了。白居易《戏招诸客》中有句“黄醅绿醑迎冬熟,绛帐红炉逐夜开。”其中“黄醅绿醑”都是酒,诸如此类以酒待客的诗,在白居易作品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我们感觉到白居易虽然好客,但是诗中总有待客不至的感觉,而李白的诗中却没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具体缘由,我会在稍后一段文字里解释,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王翰的《凉州词》脍炙人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中介绍了葡萄酒,描写了好酒的武将醉卧沙场的状态。杜牧的《泊秦淮》“烟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出了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诗人对于王朝兴替的感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借酒送别的场景。罗隐的《自谴》“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写出了人生患得患失不如一醉解千愁的心理。另外象李商隐的《龙池》“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高适的《夜别韦司士》“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韩愈的《留卢秦卿》“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诸如此类等等,都在诗文中体现出酒,让后人感受到了唐朝的诗酒文化。
唐朝诗酒文化的缘由
是什么原因唯独让李唐王朝盛现出诗酒文化,李白和白居易诗中场景的差异又是什么原因呢?历史似乎留给我们一个谜团,而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其实要从隋朝开皇时代说起。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言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国家的统一,隋文帝以超凡的精力,励精图治,治理着一个富庶的国度。其中的很多政策,都是史无前例的,比如说关于取消酒税的政策。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隋文帝下令免除酒税。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政策,却关系着诸多方面。关于国家的税收,酒税是一个大项,汉武帝天汉三年,决定国家对酒实行“寓税于价”的专卖。这样酒的利润多半归了国家,落入私人腰包的大约只有三成。北周时期,“官置酒坊收利”,因为酒税太高,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统一之初的隋免除酒税,可以说是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可是我们却看到了有趣的一面,那就是酒税免除了,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收益,但是隋王朝却是富庶的出了名,让其他朝代感到逊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免除酒税之后,鼓励了民间酿酒业的发展,以及酒在百姓中的普及,这样,便催出了“诗酒文化”。
“诗酒文化”的兴起,还与寒门地位的提高,“门阀士族”的衰落有关。隋文帝设科举制度,对于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阀士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隋末的战争涌出陇西新贵,又一次打击了门阀士族,而的政策则是连同门阀士族和陇西新贵一并打击,那种几个大家族联合便可以震动江山社稷的事情,从此以后,绝无可能。门阀士族垄断文化的现象也被无情地击碎了。所以,唐朝诗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亦如绚丽春花,迸绽盛开。可以说李唐王朝的诗酒文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隋文帝免除酒税、隋唐两代打击门阀士族打破文化的垄断、科举考试寒门的兴起。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酒的解禁。
唐代是中国酒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良酿署”,是国家的酒类生产部门,既有生产酒的酒匠,也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唐代的许多皇帝也亲自参与酿造,曾引进西域葡萄酒酿造工艺,在宫中酿造,“造酒成绿色,芳香浓烈,味兼醍醐”。这样来看白居易诗中的“绿蚁酒”、“绿醑”极有可能在唐太宗时代便已经酿造成功了。从酒器上看,唐人崇尚的是“美酒盛以贵器”,比如“葡萄美酒夜光杯”、再如“琉璃钟,琥珀浓,小槽滴酒真珠红”。这些都反映了唐代酿酒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伴的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昂奋亢进的时代精神。
我们分析了唐朝“诗酒文化”出现的原因,了解了“诗酒文化”的内涵和盛貌。那么这种文化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衰落乃至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呢?先前,我们注意到了李白借酒抒怀的飘逸,也看到了白居易欲饮待客的惆怅。下面分析一下这种差别出现的原因。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此后,连年战争,国家处于战乱之中,军费开支庞大,政府财政拮据,登基初始,即于公元763年,政府被迫重新开征酒税。从此,结束了隋唐一百八十年酒无税的局面。到了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朝廷财政的酒税收入竟已高达150万缗之多,占全国当年财政收入的1/8。而唐朝的“诗酒文化”也已经衰落了。这就是和诗中情感差异的现实原因。
公元763年,《中国文学史》把这一年确定为盛唐文学结束的时间,这仅仅是巧合吗?盛唐文学中的诗文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来的。寒山的“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此时吸两瓯,吟诗五百首。” 张说的“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现存的50000多首唐诗中,直接咏及酒的诗就逾6000首,其他还有更多的诗歌,间接与酒有关。可以说,唐诗中有50%以上,是酒催生出来的。后唐时代诗坛还出现了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但是在他们的诗中再也看不到盛唐时代蓬勃进取的精神了,李商隐的诗瑰丽,但是却也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至于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公元763年,一个时代结束了,一个真正的“诗酒文化”时代结束了。在“诗酒文化”时代结束之前,冥冥中也写下了《春日忆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诗句中“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感慨已经超越了时空,不仅仅是杜甫个人的感慨,更是杜甫之后所有诗人的心声。何时能有第二个“诗酒文化”时代的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