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很明显,题目又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觉得我是不是以此赚取眼球呢?因为大家会认为,身为,应该让孩子学好,并且表扬并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哪能赞许孩子的“坏”呢?但很多时候,一昧鼓励孩子学好并且只看其闪光点,孩子却并不买单,甚至对自己一直做听话的乖孩子而心生厌倦。
每个人心里都是善恶并存的,如果心里没有恶,那善就没有实践的意义。我们觉得某个人特别善良,他心里也是有恶的,只是他能认识到内心的恶并且摒弃,然后保持善而已。
那么在育儿教育中,孩子是一直在成长的,而这过程当中,父母也应当把恶的意识发展起来,并且试着让孩子辨别并学会善,而不是把恶的发展完全打压下去,失去认识和体会,这样的教育缺失可能导致孩子成人后变得更恶,而违背当初善的教育的本质,因为最初孩子只学会了善,而对恶却认识不到。
另外,完全否定人的恶,也会招致人心理上面的不爽。有时候并赞许这种“恶”,可能会让人变得更善。我只这样说,大家会感到抽象,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婚姻里大部分女人都需要好男人,但如果女人只觉得男人善,是老好人,时间长了,男人心里的恶没有被认识或者被肯定,那男人就会把它表现出来,而女人如果不改变,那婚姻就变得及及可危,所以,很多女人会适时的表现出,“你真坏!”或者“你太固执了,我拿你一点儿办法都没有!”这样的态度或情绪,虽然男人可能真的让人无奈,但他的这种“恶”被认识并且让对方不满,这或许对男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并且被理解,甚至有一种被表扬的快感。那以后的生活里,男人觉得得到理解,反而可能表现更乖而贴心。所以,幸福的婚姻并不是一块蜜糖,它的味道应该是酸酸甜甜的。
对孩子的教育亦如此。我是突然认识到这一点的,或许这之前一直跟大家一样,不让孩子表现出任何的恶,甚至都不想看到或承认这一点,都企图他们的恶完全抹杀。
晚上小容小韬在家玩耍,妈妈给两人倒了一点儿水。妈妈喜欢强派,于是直接端着杯子给小韬喝一口,然后又端起小容的杯子直接给小容喝,但小容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觉得妈妈的做法太“强势”,或者也许并不渴,于是便不“听话”,不喝。妈妈让,小容就哼哼,再让,小容就就再哼哼,而且态度更逆反。虽然妈妈有些生气,但我觉得小容如果真不想喝,那她这种态度倒值得赞许。所以,我并没有插手,继续看娘俩的好戏。
妈妈无奈的坐在沙发上,小容好像得了势的样子,兴奋的围在妈妈身边,还试图踢妈妈,似乎对刚才妈妈强硬给她喝水表示不满。妈妈于是边闪边生气的笑着说,你这个小容,从小就不听话,比小韬调皮多了,从在我肚子里开始就用小腿踢我,天天踢啊踢啊,踢个不停,你看那时候小韬多老实。你看你现在,还在踢妈妈!你真是太坏了,你是坏小容!
若平常这样说小容,小容早不愿意了,小容觉得是批评,会抗议或者会哭,但妈妈此刻表现出来,小容不但不介意,反而更高兴了,她似乎在默认这一点,即她在妈妈肚子里可能真的很调皮,她现在踢妈妈,可能真的很“坏”,这样的结论对于小容来说可能更喜欢接受,因为,小容其实是一个乖孩子,她在我和妈妈的面前大部分情况下是非常懂事和乖巧的,一直做乖乖女的小容,现在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另一面,原来她可以坏坏的,把妈妈惹生气,让妈妈无可奈何,那么她内心乖巧的一面反而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于是,后来在与妈妈的时光里,她开始讨好妈妈,并且与妈妈的关系变得格外亲密。
发生这一幕,确实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我们教育孩子,都希望把缺点或者不好的一面尽量去教育或引导,不让它们发展起来,从而让孩子一直,而且始终如一的做一个“好”孩子,“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如果孩子“恶”的一面表现出来,我们也会用正义的力量去压倒,或者用大人的权威去感化,却没想到,父母适当的示弱,并接受孩子的不好行为,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以及所施加给父母的影响,从而更珍惜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关系变得更亲密。
我想,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东西。很多名人或者明星,小时候或青春期都是超强叛逆的,他们甚至离家出走,早婚,闪婚,完全不接受父母的教导,这里面的具体原因先不去追究,但是后来,当他们的心沉静下来,反而都格外疼惜并孝顺父母,与父母的关系也变得亲密起来,因为,当人心里的叛逆或恶得到理解并适当表现的机会,他反而会清醒了,从而变得懂事。
当然,允许孩子“恶”的发展,前提条件是,孩子本质上是一个乖孩子,能识清一些基本的是非黑白,正邪善恶。否则,那就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宠溺了,孩子将来或许会变成真正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