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阅读大全 > 搜索页
搜索 猫老舍 的结果
总结老舍的简介
老舍的简介老舍的简介(一):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夫人胡絜青(1905-2001)。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好句子老舍优美文章段落
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中国现代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优美文章(一)1)别人的批评呢?批评是有益处的。我爱批评,它多少给我点益处;即使完全不对,不是还让我笑一笑吗?自己写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呢,热气腾腾,莫名其妙。2)及至冷眼人一看,一定看出许多错儿来。我感谢这种指摘。说的不对呢,那是他的错儿,不……
阅读答案老舍先生阅读答案
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老舍先生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您的作业神器正文问题0人评价,难度:0%、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老舍先生①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乃兹府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
读后感老舍自传读后感
老舍自传老舍先生的童年并不是像我们现代的孩子那样幸福,无忧无虑,丰衣足食。但也正因为有了艰苦的童年,有了对人生的不一样的感受和认识,才有了这位伟大的作家。给老舍先生在人生道路的影响的是老舍先生的母亲。老舍先生父亲死的时候,老舍才只有一岁半,他还有不到十岁的哥哥,姐姐也只有十二三岁,全家的生活全靠老舍的母亲一个人,为了他们的衣食,他的母亲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的衣裳,作者曾写道说:“在我……
读后感老舍的作品读后感
老舍的作品(一)《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
读后感老舍猫读后感
老舍猫(一)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教会了我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我们述说他眼中的猫,“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既老实又贪玩,既温柔又倔强,既贪玩又尽职,“什么都怕”,但又那么&l……
读后感老舍文章读后感
老舍文章(一)令我崇敬的作家有许多许多,但最令我敬佩不已的大作家就要数老舍了。老舍出生于满族的一个城市的贫穷家庭。他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散文集》里的作品善于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感情,深受大家的喜爱。我觉得老舍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它生动的语言,充分地体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也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读了老舍散文集,我受益匪……
读后感老舍作品读后感
老舍作品(一)《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
读后感老舍全集读后感
老舍全集(一)读这篇小说前,我没看过它的电影或电视剧,也从没想仔细看老舍先生的照片。读完这一篇,我就都想看了。我看完它的电影和电视剧,就翻阅着所有能找得到的老舍先生的照片和影像仔细看。许多人说,老舍的文章实在太压抑了,苦闷得让人看不下去。我倒是看得下去的,而且还觉得有些过瘾,因为老舍写的那么通俗、现实、赤裸裸。很多没有人愿意说出来的事实,老舍就那么直接得用文字给你比画出来了。写作的人用了多大勇气去……
课件老舍我的母亲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教学课时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