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阅读大全 > 搜索页
搜索 古诗 的结果
古诗词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古诗赏析与翻译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此诗作者为金代诗人元好问,时金已灭亡,作者已入暮年,返回故里,与世无争。其借未开之海棠,寄托自己独善其身的态度。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注释:1.赋:吟咏。2.同儿辈赋句:和儿女们一起做关于还没开放的海棠花的诗。3.一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新生的绿叶茂盛繁密。4.小蕾:指海棠花的花蕾。5.芳心:……
古诗词到京师(元·杨载)古诗赏析与翻译
《到京师》是“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的作品。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本诗描写初春之景,既表达了作者的苦闷心情,又表达作者因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充满希望的心情。到京师(元·杨载)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思想内容一、二句中“生”、“少”两个字的艺术效……
古诗词雪梅(宋·卢梅坡)古诗赏析与翻译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译诗】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
古诗词文天祥《扬子江》古诗赏析
《扬子江》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者介绍]文天祥(公元1236年-1282年),字履善,一定宋瑞,号文山,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二十岁中进士第一名,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州,官至右丞相。元兵南下时,他代表南宋和元谈判,被扣,后逃出,起兵抵抗,兵败被俘,最后英勇就义。后人……
古诗词画菊(宋·郑思肖)古诗赏析与翻译
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翻译菊花开放的时候,百花已经凋谢。只有她独自开在稀疏的篱笆旁边,让人心生喜悦,觉得与众不同。更不同的是菊花宁愿保留芬芳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
古诗词月子弯弯照九州(南宋民歌)古诗赏析与翻译
《月子弯弯照九州》这首歌是南宋以来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民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述民间离乱之苦。这首歌以问话的形式,揭露南宋统治阶级在外族入侵时,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残酷压迫人民,偏安江南,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饱受离乱之苦。月子弯弯照九州(南宋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他乡?注释【1】月子:月亮。九州:指中华大地。【2】同罗……
古诗词寒夜(宋·杜未)古诗鉴赏
寒夜(宋·杜未)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赏析:此乃宋朝杜小山的一首诗,名《冷夜》。 寒夜客来,炉火初红,扫雪煮茶,良朋知己,围炉品茗,赏月下梅,真乃令人向往之雅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宋朝诗人杜耒描写在寒冷的夜里,主人点……
杂文守岁(李世民)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守岁原文赏析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守岁译文赏析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杂烩网»守岁(李世民)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杂文守岁(苏轼)古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守岁原文赏析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译文赏析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晨鸡呵请你不……
古诗词淮村兵后(宋·戴复古)古诗赏析与翻译
淮村兵后,由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借景抒情,刻画了战争之后村庄的荒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淮村兵后(宋·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翻译:小小桃树虽然失去了主人,但依然在春天里绽开了艳丽的红花;夕阳西沉以后,在烟雾缭绕的野草间,偶尔飞过了几只乌鸦。只见有几处倒塌的房屋和院墙,围绕着被废弃的枯井;要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