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后反思范文
《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的写作特点:1.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2.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作者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3.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也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范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虽然文章较长,但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也增加了对鲁迅童年生活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独立阅读《早》文,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到确实达到了我设计的预期目的。
第三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沟通两者的联系。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与课题相关的四处“早”――蜡梅早放、书桌“早”字、“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然后按此线索展开教学,从而理顺了教学思路。
“蜡梅段”的教学,我力求从整体入手,通过朗读感知蜡梅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飘香、不畏严寒、无私奉献、争优争先,从而为理解鲁迅的人格打下伏笔。但教后反思,觉得这里片面强调了朗读的训练,训练目标不够明确,费时低效,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节奏。改进措施: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要求从整体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再划出文中反映蜡梅特点的词,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这样,教学过程便得到了优化。
“‘早’字来历”段的教学,也没有把握好训练目标和教学节奏。在上课时,我突然“灵机”一动,要求学生用2分钟时间准备复述课文内容,一言既出,便化上了近10分钟的代价。但就这段内容而言,重点是什么,应该训练什么才最有价值?这些本应理性把握的东西被随意的教学行为所掩没了,以至只能草草收场。改进措施: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这一个故事,反映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展开讨论,深化认识。
结尾段的教学,我只是问学生能读懂吗?然后引申开去,处理得较干练。
整体教后反思:从这篇课文的教学来看,我还是在犯一些以前的错误,即目标不明,主导失当,拖泥带水,实质是在搞一些繁琐的东西。病因分析:虽然整体思路较清楚,但对教学细节明显缺乏应有程度的预设。其次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导意识不明显。再次是教学的节奏拖沓,课感迟钝。
- 上一篇:财务管理自查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
- 下一篇:《雨后》教后反思范文_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