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禅碑 东汉末年分三国,虽然天下三分,但其实还是属于汉朝的,后来建立了魏,魏政权得到了汉室的“正名”,这个“正名”也是曹丕篡政的铁证——受禅碑。 受禅碑是什么 受禅表亦称《受禅碑》。三国·魏隶书黄初元年(220)立。纵270厘米,横140厘米,22行,行49字。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冬十月乙卯,逊位于魏王曹丕,丕随即登基称帝并改元大魏黄初。十月辛未,刻立此碑以纪其受汉“禅让”之事。《受禅表》与著名的《上尊号碑》并立于许昌南曹魏故城汉献帝庙中(其地在今古城村),庙久废。《受禅表》与《上尊号碑》同为魏初巨制,不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法亦久为世重,故自唐宋以来,迭经著录。其结构方严整肃,用笔刚健斩截,意气雄伟排宕,且不失汉末名碑如《熹平石经》、《张迁》、《礼器》等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明郭宗昌《金石史》评其“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赵崡亦谓此碑“隶法大都与《劝进》同”。 受禅碑证明曹丕篡汉 “受禅表碑”与“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并列,额题“受禅表”碑文22行,每行49字,内容是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过程,说汉室气数已尽,魏王理当代汉。碑文首先阐明禅让是千古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所以他该取代汉献帝为皇帝,再接着写曹丕在公卿将军的多次请求之下,经“回思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接受禅让的经过。碑刻上的文字,冠冕堂皇,无非是想通过立碑的形式,为曹丕洗刷篡位的罪名。三位大腕合力制造“三绝碑”曹丕立下两通碑刻为自己辩解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其中的一通受禅碑被后人称为“三绝碑”。“受禅碑”为何被称为“三绝碑”?这两通碑刻究竟为谁所刻,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唐刘禹锡在《玉堂嘉话》中有“魏受禅碑,文,梁鹄书,刻字,谓之三绝”之说,所以后人也就把繁城的“受禅碑”称为“三绝碑”。 受禅碑虽然是为了曹丕辩解的,但是其中的文采,书法,以及碑刻,都令后人绝倒,具有很高的文学、书法、碑刻价值,这也是曹丕当年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