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
推荐阅读资料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由整理]
推荐阅读资料二: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故道家与道教常被混淆。实际上,道家与道教有很大的区别,用著名学者柏杨先生的话说,那是“狗与热狗的关联。”
道家学派的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思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一样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职责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潜质的解放,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应对世界。
道教标榜老子与《道德经》,乃出于道教本身和三教对抗形势的需要。正因道教的思想理论渊源“杂而多端”,需要象《道德经》中那样的“道”来加以概括。而老子善摄生者无死地的长生思想以及传说中老子的高寿(“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与道教修道成仙之旨又相吻合。加以秦汉以后,老子被尊为圣哲,受人尊敬,汉初又与黄帝并列,合称“黄老”,地位极高。复因“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位在孔子之上;“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似犹佛教之始祖。在三教对抗中,崇奉老子,有助于道教同佛、儒相抗衡。
历代帝王对神化的老子,或立庙祀奉,或加尊号册封,其中尤以唐代为甚。唐太宗诏称“朕之本系出于柱史”,唐玄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其后一再加封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宋真宗继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推荐阅读资料三: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不好过于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态度(三个层面)对待自然,对待他人,对待自我。因此会有“自然——释然——当然——怡然“。
2、清静为天下正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3、为而不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四种状况: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伤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4、虚其心
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愉悦;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才能体验性命的乐趣。虚心:能够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能够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虚心的好处:能够超越自我,否定自我,不断提升自我;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个性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个性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到达)。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我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5、正言若反
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反动“-事物的发展务必是朝相反的方向户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务必有所不智的地方,该智则智,不该智则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思考正反的转化。学习并领悟:放下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
- 上一篇:团队精神
- 下一篇:爱情诗歌《终于,我放开了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