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城市上空装一台脑电波收集器,捕捉到最多的信号一定是“他(她)到底不我?”人类纠结于这个问题使用的热量大概能把永定河烧开了,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个手机里除了工作和垃圾短信从来没有过暧昧短信的女青年,十年前,我被声泪俱下的朋友抓住问这个问题时,会不耐烦的说,“咳,那么纠结,就问问他呗!”十年以后,我的回答变成了:“这个……情况不一样,很难说吧。”但心里通常会追加一句:“肯定是不够喜欢你呗,不然你还能不知道?”
直到有一天我握着手机,看着颇有好感的男青年发来的纯问候短信,小心脏像太鼓达人五星级的节奏一样咣咣乱跳,脑子里第一次蹦出“他到底喜不喜欢我?”这个问题时,我瞬间理解了过去十年问过我这个问题的所有朋友,也为自己偷偷觉得他们笨蛋而感到深深的羞愧和自责。然后我深情的总结出:“喜欢还是不喜欢”是一个多么有内涵,多么有深意,多么有层次的问题啊!
但是,不管再怎么美化这种心理,慌乱和纠结都是绕不开的情绪。每天面对若干个问候短信,我意识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于是我咬咬牙,在某个相对清闲的晚上,开始狠挖自己的思想根源,试图认清“他是否喜欢我”产生的过程和终极答案。
和任何一段暧昧关系的开始一样,我和男青年在某次饭局上认识,相谈甚欢,不管是本拉登之死对国际形势的影响,还是美国 FDA 到底是不是真的尽责,我们欣喜的发现,双方对很多问题的认识高度一致,价值观也非常相近。虽然饭局结束后,我们没有互相邀请喝咖啡,但之后每天的数次短信沟通成了例行交往。
如果对这个男青年一点都不心动,那么就算他每天发来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标准的爱情诗歌,我也不会回应。问题就在于,我已经对他产生了兴趣,哪怕是“吃了吗?”这样三个字都能让我小甜蜜一下。但我丝毫不会让这种甜蜜通过手机传达到对方那里,通常会用“饥饿感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这样的片汤话应付,当然,对方也是一样。
几天过后,我像每一个闺蜜眼里的白痴闺蜜一样去问她们,“你觉得他喜欢我吗?”,百种米养百种闺蜜,虽然答案只有是或否,但她们分析推理的过程和依据居然完全没有重样儿的。所以我明白了遇到感情问题,去问闺蜜,是一种自取其辱的行为。于是我问了问自己:“你为什么要知道他是否喜欢你?”
这个问题略一思索便会得出答案,我喜欢他的基础上他也喜欢我,这样我们就能谈恋爱,多美好!那我为什么不能问问他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变成了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我们双双回他家的局面。这不是就我想要的吗?但是,如果他不喜欢我呢?我问也没用,而且还很丢脸。我甚至为对方想好了各种回答:“你误会了……”“我也不太确定……”“我喜欢你,但是我刚从上一段感情中走出来,还没做好准备。”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只要答案是否定的,对我都是种伤害:不喜欢我你发这么多短信干嘛?你在支持中国移动为祖国经济做贡献吗?继而怒火中烧,买个巫毒娃娃写上对方生日天天用针扎也不一定。
想到这儿,我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在于“丢脸”二字。但且慢……自尊受伤,自尊心是怎么形成的?是对方对你的看法形成的,对方的看法为什么能决定我的行为?我喜欢一个人,坦诚的告诉他,如果他反过来觉得你很主动,然后喜滋滋的享受你的喜欢然后拒绝,难道丢脸的不应该是他吗?我的勇气,我的诚实,不是我应该值得的事情吗?如果说真丢脸,也是因为喜欢一个不值得的人丢脸。除了意见领袖,谁能保证一辈子都目光如炬,火眼金睛?
想通了这一点,我不由得大笑三声。仅一个晚上,我就解构了那些为“暧昧”辩解的成千上万篇文章,于是我当即拿出手机,输入短信:“你喜欢我不喜欢我?想不想和我谈恋爱?”
至于对方如何回复我,已经不重要了,我陶醉在自己轻易破解“他喜欢我不喜欢我”这种终极猜想的喜悦中。对于我这么一个冰雪聪明的家伙,他错过我,是他的损失。而且我相信,鲁迅也会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