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起源于近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初中电磁学的教学课件,内容如下:
一、课题
电流的磁场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磁现象知识的基础上,将电和磁联系起来的。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2、本节课包括两个知识点:①通过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②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的特点,会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极即会用安培定则。
3、本节课有两个实验,都有生动、直观的实验结果,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磁体与磁场的学习,对磁现象已有了感性认识,并初步掌握如何探究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及磁场强弱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磁体的磁极的方法。
但学生对通电导体的周围也存在磁场通常会感到不可思议,因而会产生好奇心,特别是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及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螺线管中电流的关系,更能让学生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初三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学生心智较成熟,认知水平比初二有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一定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但是初三学生往往不爱发言,课堂气氛更需要教师积极、灵活地调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中的电器设备应用的观察,认识到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2) 通过演示实验知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3)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4) 会用“安培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或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 在探究“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转换法在其中的应用;
(2)通过奥斯特实验及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认识。
(3) 让学生学会用科学、巧妙的方法记忆和应用物理规律---“安培定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认识磁与电的关系,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交流与合作、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的世界观。
(2) 通过对学生进行“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中”的哲学思想教育,说明科学发现中“机遇”的意义和作用。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第一课时
七、教学重点
1、奥斯特实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安培定则
八、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九、教具: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磁针、螺线管、干电池2节,开关、导线4根、小磁针、铁屑、、塑料板一块、螺线管模型。
2、学生用:学案、干电池2节、导线4根、大铁钉1根、开关、小磁针、硬直导线2根。
十、教学方法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针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手段:
1、演示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应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的兴趣,对知识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目的明确,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有趣磁体排斥小磁针演示实验及通电导线也排斥小磁针演示实验让学生定性知道电与磁有关;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3、讲授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引导启发学生,步步深入的过程中引入中介,建立联系,进而归纳出电流周围有磁场的一般规律,即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的表述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结合实验通过讲授法给学生进一步讲解定培定则的内容,正确理解定培定则的含义及使用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二)学法
1、实验探究法:本课创设了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2、比较法:通过对现象的讨论、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3、讨论法:学生自主探究并进行讨论。
4、联系学习法:由磁场的现象联想到电流周围也有磁场。
5、持续发展法:由与上节课磁场知识类似的现象引出本节电流周围也有磁场,起到程前作用;由本节课通电线圈周围存在磁场联想到如何改变其磁场,为后面继续研究电磁铁打下伏笔,起到启后的作用,达到持续发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