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
每一个处于青春年少中的姑娘都会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身边有疼爱她的家人,宠爱她的男朋友,体贴入微的知己,以及心灵默契的姐妹,而影片中的周小栀,有的只是一个从初中开始,就守护在她身边的她用哥哥相称的男孩。
父母离异,再加上出入新的城市,受欺负是难免的,小栀心里比谁都清楚,周小栀与林一,他们的爱情很纯美但同时又是现实的。纯美一说,便是,初中,林一为了喜欢的人而一次又一次的打架,而小栀心里暗暗高兴着,一块大白兔奶糖,无需言语,心意明知,年少的季节,仅此而已,但也恰到极处。初中,以一首口风琴曲《同桌的你》结束,这是林一对小栀的暗含式表白。
动人的旋律萦绕在耳旁,不经意间也会回忆起曾经的同桌,曾经是否也收获过这样一份表白,忽然发现,自己也不再年轻。高中,为了再次同桌,毅然不顾主任的否决,自己搬桌子,搬书,叛逆的青春总是与爱情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青春的热血为止沸腾,也让林一与小栀在人群中找到彼此,抓住彼此的手,俩颗心开始触动。“做我男朋的前提是跟我考上同一个大学",高中的爱情总是如此相似,明明很喜欢对方,为了携手共进的路更远,只能让把爱情藏心里,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由整理]
大学,厦门大学,一所的大学,俩人再次相遇。为了所谓的爱,我们真的放弃了太多,也许我们的人生还没有经历惊天动地的爱情,但真到了爱上的那一天,你会发现,世界那么大,想要的只有你!”每天只给你5分钟做我男朋友,不能多了,多了你就不珍惜了“很喜欢这句聪明的话,好像有很多的男生总是在追到女生后,抱了亲了什么什么之后,就觉得想丢就丢了,特是从前听过一句话说,”我只喜欢不喜欢我的你'。
只能说,世上贱贱的人那么多,女人要自尊自爱,偶尔当当冰山美人也是可行的,爱自己才最重要!最是喜欢那段在烟花绽放时的,小栀说,“我希望可以在教堂办一个独一无二的婚礼',"行啊,我答应你!”林一说,“总,我要带你去一个只有我们俩个人的地方!”爱情怎是如此纯美,俩个人,一颗心,一片天,一世界。为了爱,我们什么都可以不顾,非典,又有什么可怕,只愿你能再牵起我的手。
现实一说,小栀怀孕,林一不知所措,她失望透了,因为他根本不懂什么叫责任,这样的事情在大学总是很常见,可是每每经历过这个事的恋人们最后似乎总是没有在一起,这似乎在为故事的并不令人满意的结局铺垫。理想的生活,俩人一起踏上美国,幸福烂漫的生活由此开始。但这始终是理想,一些小差错就会把我们的生活扰的一团乱。
林一在美国10多年,回到家望着床上偷情的未婚妻只是无奈,翻着曾经那些与小栀的回忆。生活的摧残让一个人连愤怒都忘了,那句句承诺,仿佛就是昨天许下的,今天却只能是这样。曾经的恋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互相问着,“你爱他(她)吗?”答案已不再重要,因为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就这样过去,至少我们曾经都爱过。
《同桌的你》的最后林一坐在教堂里,着新郎新娘交换誓言时自己以一首“同桌的你”砸场子,音乐响起的是当年他对周小栀的定情歌曲,使用的工具却是录音机,再没有了唇齿呼吸间内心的悸动,只卖弄回忆所刻意的讨好,也许熟悉的曲调还记得,吹奏的乐谱却忘记了,那才叫真正的回不去了。
电影《同桌的你》延续的还是80后的怀旧情结,可喜的一点是它甩掉了内地惯有的简单粗暴的怀旧手法,抛弃了以经典歌曲和粗糙玩具的画面来唤醒观众回忆的手段,转而以恋爱这种更加浪漫的方式加以演绎。虽然主演周冬雨和林更新坐在一起时感觉完全不是一个画风,仍然以一个狂野一个清纯的学生路线,粗暴地将一整段80后的青春激情整体放送出来。
电影的剪辑还是颇费了些功夫的,将当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和男女主人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多重事件的重叠去推动人生的进程,又用多种画面的剪辑来表现主人公复杂的心情也可谓棋高一着。无论是典型事件在小人物身上迸发出的激情,还是随机的小事在故事中埋下的伏笔惊喜都使得《同桌的你》变成了那么一部还算不错的怀旧电影。
值得肯定的一点是,《同桌的你》并没有试图以最直接的情感介入的方式去冲击两位主角的人生。他们的爱情从开始到结束都顺遂的好像林一在片头吹嘘下的美国生活一样,只是在结尾处骤然变了调。电影的精彩势必需要艺术的冲突,没有了外力的介入,《同桌的你》中所有的矛盾引爆点都只能在主角身上寻找可能性。爱情片的女主角“无往而不作”,《同桌的你》中的小栀也延续了这样的“个性”,只是无论是小栀的分钟男友理论还是她之后毅然决然的放手都不能让人信服,电影的后半段就此走向了另一种混乱。创作者精心炮制出的一个“5201314”的梗,看似铺陈在电影的各个角落,却实际上从没有从主角的口中说出过。爱这个字很单薄,但不说出口就一定是厚重吗?其实也未必。
在我看来,《同桌的你》的爱情是有些浅淡的,浅到两个人只消感动自己足以。一个具体的表现在电影中二人关系的跳跃上,从牵手跨越到上床,又从堕胎再次越到牵手和好,一切的过度都显得颇为生硬。两人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彼此要在一起上,从没有考虑过哪怕一种别的可能性——上大学要在一起,去美国要在一起,这样捆绑式的爱情其实并不用现实这个巨大的齿轮加以压制,仅仅分隔两地就足以将其毁灭。林一和周小栀的分手真正只是因为输给了现实吗?其实也不尽然,他们只是输给了自己,两个怯懦地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年轻人,只有拥抱才能飞翔,分离就只会坠落——一个自尊的绝不挽留,一个自私的不会回头,所谓被现实压垮的爱情,其实不过是激情过后的虚无。
任何成功的青春电影,其根基一定不能是单一的爱情,所有的创作者都必须试图在懵懂的男女之情外找到平衡点,《那些年》里讲的是年轻人的热血、《中国合伙人》讲的是梦想。《同桌的你》也试图以青春的朝气加以平衡,只是无论是同学间的还是大学里的梦想都没有足以支撑起主角爱情长跑力量。电影尝试了许多巧思来平衡剧情的走向,设置了比较出彩的室友形象,一定程度上也带活了电影的气氛,但这些情节也大多游离于整体的剧情之外,终究只能成为青春的边角料。
十年以后,曾经一起疯狂过的人都逐渐暗淡,只在酒精的力量时才能谈笑风生,忆往昔峥嵘岁月,这样深沉的设定似乎在说明现实的残酷,和赵薇在《致青春》中将步出社会的郑微设计的黑衣包身是有异曲同工的。当青春终结,《同桌的你》也迅速地滑向了。只是作为一部回忆电影,《同桌的你》最后也没有做到好聚好散,实在遗憾。周小栀选择了一个被刻意安排的平庸之辈,她的内心从没忘记过林一,两人却再也回不去了。这就是很多青春电影的通病,无法像是《中国合伙人》里程冬青和初恋平静的相逢,或是《那些年》里沈佳宜和柯景腾相视的微笑,好像只有心痛的分离才能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这选择其实是在最后为观众又补了一枪——不论青春曾经有多么的刻骨,如今尽只有沉默无奈,这个结局对于一部拥有着黄金般璀璨回忆的怀旧电影而言,实在是有些遗憾了。
周小栀和林一从初中到大学,走过了所有的青春,从同桌到同学再到情侣再到陌路。剧情虽然不新奇,情节倒也不老套。再加上打眼儿的演员、搞笑幽默的台词镜头,边叙边忆的插播方式、经典的事件和场景再现,现实和幻想的碰撞,电影取得了滚滚而来的好评。像电影宣传的那样,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同哭、同笑、同青春。
电影的结局令人唏嘘,多希望停止在抢婚的那个瞬间,那种肆无忌惮的爱情,众志成城的友情,当每一个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的时候,导演戛然而止,告诉你,那只是幻想。多少人败给了时间和现实,一句“我们回不去了”说出了太多人的辛酸与无奈。我为周小栀可惜,也许当年选择北大会是另一番光景,也为林一庆幸,成长的路上有一个永远给他正能量的周小栀,让他充满动力,所向无敌。“5211314”的承诺终究是读懂了,可那又怎样,看似小栀负了他,其实还是他负了小栀。江山与美人的难题其实并非难题,因为,每一次,答案都是江山。爱情给予了人们活力和生命力,让人疯狂和痴迷,可是说到底,长久的充满新鲜的爱情真的存在吗?我不知道了,可我却知道,爱情是无法给予安全感的,没有谁是永远谁的谁,说到底,安全感是自己给的。爱情要,却绝不能沉迷和失去自我,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要地做出。要始终相信,做最好的自己,坚信那句网络语: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还有,即使失去一棵树木,却仍然拥有整片森林!
电影感触较深的,还有就是记忆仿佛被搬到了大荧幕,那些年经历过的大大小小全部被唤醒。80后应该感触最深,我出生在89年,记忆的片段应该比林一他们晚了五六年,但是,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911恐怖袭击,非典,大一军训,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毕业狂欢……全都历历在目,深有感触,我们的时代,原来是那样美好而丰富的时代。我记忆里的时代,那一年,小平去世了,小小的我们第一次在操场集体默哀;那一年,香港澳门回归了,我们要做好多好多海报,学会了一首叫《七子之歌》的歌曲;那一年,全民抗洪,第一次知道众志成城,《你是谁,为了谁》那叫一个家喻户晓;那一年,国足出线了,超市的啤酒都是免费的,人们喝完一瓶砸一瓶,因为太他妈高兴了;那一年,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结婚了,我们默默流着伤心的眼泪,互相安慰,他们会分开的,可是,现在他们还在一起,而我们也快忘了;那一年,汶川地震,同桌带着我从教室飞奔而下,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人是会死的,不分年龄;那一年,禽流感肆虐,我们就去吃肯德基,以为那样一定就会被隔离,所有的错误就能被原谅;那一年,北京奥运会,福娃们唱着《北京欢迎你》,张艺谋的开幕式让世界震惊了;那一年,上海世博会,我遍游了苏杭,除了觉得
西湖的鱼真好吃之外,真没觉得人间天堂有多滋润,我第一次意识到实践出真知原来真是真理……有回忆,有记忆,真是一件再美妙不过的事!
好的电影,让我更了解生活,更热爱生活!
- 上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 下一篇:《完美陌生人》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