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意图:
总会听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为自己准备好每天的学习用品,甚至放学回家还丢了橡皮、尺子、红领巾……这样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使孩子们无法真正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大班的孩子还有一个学期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我园从“九五”开始就专注于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研究,重点从幼儿园养成教育入手,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视。 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个合格的小学生。我结合了德育课题设计了这次活动,重在通过传统民间故事《粗心的王阿姨》的讲述,让孩子了解粗心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的麻烦,并鼓励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改正粗心的坏毛病,让自己养成做事不匆忙,细心仔细的好习惯。
二、策略体现:
本次教学活动中具体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寓教育于故事。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德育教育,光用说教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要提高教育的成效性,必然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投其所好。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运用了一个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粗心会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危险。孩子们愉快参与阅读活动,认真倾听了故事,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激发孩子想要克服粗心做个细心的人的欲望。
2.寓教育于游戏。
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也讲游戏操作植入了教学环节中。结合幼小衔接,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游戏“准备大考验”,让幼儿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天的课表准备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准备学习用品时要不忘不遗漏,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三、教学法体现:
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
1.多媒体演示法
故事课件贯穿活动的始终,并在演示和观察中,理解为什么王阿姨手中的宝宝变成了大冬瓜的过程。知道粗心不可取,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王阿姨在故事中很多因为粗心而闹出的笑话,如:看信没有看完就大哭起来以为妈妈病重;把枕头当成了宝宝带出了门;摸着黑又走错了路,看路不仔细又摔了一跤,又错把冬瓜当成了宝宝抱着继续往前走;进了村子敲错了门,听到人家家里有哭声就断定妈妈病死了弟弟在哭……等故事情节,也在幼儿的阅读中一一展开。直观而形象的演示能够帮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体会人物因为粗心所带来的诙谐幽默的情节。
课件的展示为教师的讲述增添了色彩,让幼儿清晰的了解故事的主要脉络,清楚的观察到王阿姨把宝宝变成冬瓜的全部过程。课件中设置了把一些重点图片放大,让孩子们能够清楚的看到王阿姨在哪个时候出了错,错又在哪里?她原来是要做什么的但是由于粗心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笑话。
2.启发式提问与讨论
在活动中,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在每个关键的段落后,都会向幼儿提出一些带有启发式的问题,组织幼儿去思考、猜测、讲述。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经过,并能够帮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倾听与发现。。
另外,在欣赏完故事后,老师组织幼儿对王阿姨的粗心行为进行分析与提炼,并抛出话题,请幼儿自由地讨论:如何帮助王阿姨改正,怎么改正?这正是给了幼儿一次纠错的机会。在纠错的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故事的熟悉度,找出故事中王阿姨粗心的地方,并且提炼了形成粗心行为的几个要素,如:慌慌张张、急忙、不等看完等特点。让幼儿通过讨论发现粗心的成因,知道只有克服它们才能变成细心的孩子。
3.经验迁移法
借助故事的讲述后,将故事中的情节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去。结合幼小衔接内容,请幼儿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做好准备。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对自己将成为小学生而精心地投入到谈话、讨论、操作、游戏活动中去。经验的迁移很自然地将故事与孩子的生活相互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充分地为幼儿的实际生活服务。
4.游戏操作法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们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请幼儿来准备小学一年级孩子一天的学习用品,从中发现孩子们对“入学准备”的细心程度,并加深幼儿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孩子们在自我的操作和选择中,提醒自己不要粗心,要仔细地进行自我服务。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越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四:活动综述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从一个传统的民间故事中感受到了因为粗心,所以王阿姨闹出了很多笑话,在体验故事诙谐幽默的同时,也感知粗心的各种行为表现,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帮助王阿姨去改正粗心的毛病。就在不断倾听,不断帮助王阿姨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是否要成为一个细心的人,充满了期许。于是,未来的小学生活也建立了一种细心的品质!
- 上一篇:中班数学认识梯形说课稿范文
- 下一篇:大班语言活动《礼物说课稿》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