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尤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身,有力障狂谰。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释
①人鬼 :三门津黄河河面有人门、鬼门、神门。仅人门可以通船。
②一峰 :指黄河中的砥柱山。
③袐神奸 :禁闭神异怪物的地方
④燃犀下照:东晋温峤曾在牛渚山用火把窥探怪异。
⑤佽飞强射:春秋时楚国勇士佽飞曾仗剑飞入江中刺杀两蛟,故以此勇力之人命名西汉时的射士。
⑥骑鲸客 :指李白。
简析
上片词人先直笔描绘三门津激流浪怒光寒之态,再以千仞吕梁悬水、八月钱塘奔潮比喻之,复用万象溃与一峰闲两相比反衬之,步步深入,忆是形神皆备。下片连用典故。"仰危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人间"二句化用《左传》铸鼎象物。而在结句中,我们也分明看出击鼓跨澜的豪士正是词人的化身。
赏析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柱闲”烘托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似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欲之,忻州人,金时杰出的文学家。
元好问年轻时,正值蒙古军南侵,山西各地兵荒马乱,他带着母亲,逃到河南。残酷的生活现实和颠沛流离的遭遇,给元好问以深刻的影响。他初步了解了社会和人民,开始创作一些反映现实,诅咒战争的诗歌。同时,写下了《论诗绝句》30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在文学批评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另外,他还著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史书。元人撰写金史,多取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