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而许多成语都来自于一些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传奇,这些故事不仅情节生动而且寓意深刻.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寓言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寓言故事成语: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有名的射箭能手叫更羸(genglei)。有一天,更羸跟随魏王到郊外去游玩。玩着玩着看见天上有一群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在这群鸟的后面,有一只鸟吃力地在追赶着它的同伴,也向这边飞来。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会有这样的事?”魏王真有点不相信地问。更羸说道:“可以试一试。”过了一会儿,那只掉了队的鸟飞过来了,它飞的速度比前面几只鸟要慢得多,飞的高度也要低一些。这只鸟飞近了——原来是只掉了队的大雁,只见更羸这时用左手托着弓,用右手拉着弦,弦上也不搭箭。他面对着这只正飞着的大雁拉满了弓。只听得“当”的一声响,那只掉了队正飞着的大雁便应声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便问更羸不用箭是凭什么将空中飞着的鸟射下来的。更羸笑着对魏王讲:“没什么,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你是怎么知道这只大雁是受过了箭伤的呢?”魏王更加奇怪了,不等更羸说完就问。更羸笑着继续对魏王说:“从这只大雁飞的姿势和叫的声音中知道的。”更羸接着讲:“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旧的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很害怕。当听到弓弦声响后,更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它心里本来就害怕,加上拼命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翅膀再也飞不动了,它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故事中的大雁听到弓弦声响后就惊惶万分,是因为它身上受过箭伤。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指有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吃过亏,于是就老是害怕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可以说是惊弓之鸟。
寓言故事成语:钻牛角尖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艾子那儿去,好像是请教艾子而实则是刁难人。他问艾子说:“凡是大车的车身下面和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而车和骆驼又经常在夜间赶路,如果它们一旦狭路相逢,就难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给它们挂上铃铛正是为了在离得还较远时就互相给对方送个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说完,那人又问:“佛塔的顶端也挂着铃铛,佛塔永远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难道佛塔也需要挂上铃铛以便夜间行走避免相撞吗?佛塔为什么也要挂上铃铛呢?”
艾子有点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的地方总会撒下污秽不堪的粪便,在塔上挂着铃铛,雀鸟飞来时,铃铛便摇晃作响,这样,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猎鹰、鹞子的尾巴上也都带着小铃,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一听,“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的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拖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声,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艾子:“我见过那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了,原来是怕树枝缠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只是我还想问您,那个人脚上的带子是用皮条做的呢,还是用丝线编成的呢?”
艾子实在不耐烦了,生气地回答读书人说:“那个摇铃铛的人是死者的向导,因为这死者生前好狡辩、刁难人,实在难缠,所以才摇着铃铛让他的死尸感到快乐呀!”
读书人至此终于无话可说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把偶然的巧合当作必然的联系,因而犯了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的逻辑错误。
寓言故事成语:磬鸣有因
在洛阳的一座寺院里,有一只磬(qing)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响声,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又没有人去敲击它,它总是这么自己响起来。僧房里的僧人对这只会自鸣的磬十分恐惧,总以为是鬼怪在作祟,时间长了以后,这位僧人因惊恐而吓出了病。寺院里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他们请来许多术士、法师,让他们施展出各自的高招,也没有一个人能制止这只磬的自动发声。这件事搞得僧人坐卧不宁,惶惶不可终日。
僧人有个好朋友,名叫曹绍夔(kui),他听说僧人病了,便前往寺院探望。这一天,曹绍夔来到洛阳的这座寺院,见到自己的朋友面目憔悴,眼神惶惑,很是同情,便询问病情病因。僧人把磬自鸣的情况和自己的怀疑都告诉了曹绍夔。正说话间,寺院里敲起了斋钟。忽然,那磬又自己响起来了。僧人一听到磬又响起来,自然是吓得脸色惨白,跳起来一把抓住朋友的衣袖,哆嗦着说:“你听……你听……”曹绍夔已基本明白了磬鸣的原因。他见朋友吓成那个样子,不觉笑了。他对僧人说:“这样吧,我能替你解除磬自鸣的侵扰,你明天摆好丰盛的酒宴等着我!”
僧人迫不及待地央求道:“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今天不行吗?”
曹绍夔神秘地笑了笑说:“我必须回去拿一样东西来才能解决问题。”
僧人以为朋友跟自己闹着玩,不大相信他说的话,但是,还是抱着一线希望,为曹绍夔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绍夔果真来了,僧人十分高兴,招待曹绍夔吃过饭,便一同来到那只会自鸣的磬跟前。只见曹绍夔不慌不忙从衣兜里掏出一把锉刀来,在磬上连锉了几下,就告辞走了。
说来也怪,打这以后,这只磬真的再也不自鸣了。僧人不解其中奥秘,便专门找到曹绍夔,问是什么原因。曹绍夔笑笑,解释说:“你僧房里那只磬和你们寺院里那口钟有相同的频率,那边敲钟,钟一响就引起磬的共鸣,于是磬也就发出声响,哪来什么鬼怪作祟!我只不过将磬锉几下,破坏了它原有的频率罢了。”僧人听了,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就好了。
凡事只要懂得它的科学道理,就能掌握它并改造它,而不致于疑神疑鬼了。
寓言故事成语:虎死撤备
一个名叫若石的人在冥山北面建造了一幢房屋。这幢房屋四周山林茂密,没有别的人家,所以若石一家住在那里,生活过得安逸清静。
然而没过多久,他发现一只老虎总是蹲在不远的山崖上朝他的住所张望,因此他的生活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顿时起了波澜。若石全家因为老虎的出现而人心惶惶、坐立不安。作为应急的措施,他一面带领全家老小日夜监视老虎的动向;一面用日出鸣锣、日落燃火和夜间摇铃的方法驱赶老虎。为了增强防范能力,减少精力消耗,若石一家把篱笆改成高高的土墙;在墙的四周树起一道用荆棘筑成的屏障;在山谷里挖掘了可供防守用的洞穴。这些周全的举措、巩固的设施使老虎望而却步。整整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从若石家里得到任何好处。
一天,若石听山里人说发现了一只死老虎。他跑去一看,认出它就是经常出没在自己住宅周围的那只虎,所以非常高兴。若石以为威胁自己的那只虎死了,等于根除了心腹大患。于是,他放松了对野兽的监视;撤除了打虎的装备。家里的院墙损坏了也不去修复;荆棘围成的篱笆破烂了也不去整补。他每天过着高枕无忧的生活。
没过多久,一只貙(chu)在追逐麋鹿的时候从若石的屋后经过。它听见若石家里有牛、羊、猪的叫声就止了步。这只貙闯进院子,躲在若石的屋角边窥视了一会儿,见四周没有人,于是跑进牲畜棚里乱咬乱抓起来。若石闻讯后赶去观察,发现一个像山猫的家伙正在咬吃一只山羊。他不知道那就是性情凶猛的貙,所以用大声的喝斥去赶它。可是貙并不害怕,它仍然咬着羊不放。若石见这个家伙不肯走,拾起一块石头向它砸去。谁知那只貙突然丢开了羊,转过身先举起两只前腿像人一样直立起来,接着猛然扑向若石,用利爪把他抓死了。
一些有学问的君子议论说:“若石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自然会落到这种下场。”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要掌握看问题的正确方法,善于透过现象总结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一只虎想吃人,饥饿的虎都吃人;一种凶猛的野兽会害人,所有凶猛的野兽都害人。
寓言故事成语:少见多怪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喜欢四处游历,考察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有一回,他遇到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告诉他说:“在我们四川的南部,天气不好,一年四季都是阴雨绵绵,很少有放晴的时候。我们那里的狗也习惯了这种阴雨天。偶尔地,遇到太阳出来的时候,狗都以为是一个怪物挂在天上,惊恐万状,就仰天狂叫不已,景象十分有趣。”
这位学者不信,疑惑地说:“狗虽然是愚笨的动物,但也还不至于大惊小怪到这种地步吧,您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呢?”
后来,过了些年,这位学者一路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在那里住了下来。
南方的冬天一点也不冷,下雪天更是非常罕见。这位学者赶得也巧,在他来到南方的第二年冬天,天气变得反常起来,比以往的冬天寒冷得多。
寒冷的日子持续了一些时候,到最后竟然下起雪来,而且下得还很大。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好几天,越过了南岭,像一床铺天盖地的大棉絮一样,把南部地区的好几个州都覆盖了起来。
那些天,这几个州的狗都非常惶恐,纷纷狂吠不休,到处胡乱地又跑又窜,没有个静下来的时候。过了些日子,天气晴了,雪也渐渐化了,大地又显露了出来,这些狗才终于又恢复了平静。
看到这种情况,这位学者才真正相信了几年前那位老先生的话。
出太阳、下大雪虽然在四川和南方算是比较特殊的气候现象,但群狗如此又叫又闹、反应强烈,实在是少见多怪。我们在生活和处事中,总会遇上一些不太常见的事,这时候就需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慢慢适应新生事物,不要作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上一篇:曾子杀猪教子的寓言故事
- 下一篇:寓言故事成语与历史故事成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