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和妈妈谈工作
母上那边又一次语气极冲地撂下电话,把我扔在了万脸懵逼中,起因是我们又聊了工作。
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每一次都把母上对我工作上的询问,仅仅当作例行关怀,然后例行报流水账,之后母上的脾气就被顺利点燃了。再稍加对某个工作事项的具体讨论,基本上让我妈分分钟炸锅soeasy。
我至今还是想不明白,远隔千山万水,我妈为什么还是放不下对我的工作事必躬亲地指导呢?[]
不仅仅我妈这样,我问了一圈朋友,发现大家的妈几乎都这样。
但是当然我们的妈都是曾历尽职场沉浮与胜败的妈。
印象里中国式的妈妈大多像婆媳戏里那些,为儿女婚姻情感生活、婆媳妯娌关系操碎了心的母亲,共同特征是温、良、恭、俭、让,以及头发长见识短。
但现实生活中的妈妈们却已经在参与、甚至“干预”儿女的工作、事业上走出了五里地之外了。
说起来这还得多亏建国初期劳动力不足,妇女都直接参与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了。经过了70年的淬炼,中国妇女已经成为了有相当职业气质的妇女。
但,还是不够职业。
在长时光男多女少的状况下,全国上下家庭“妇男”的数量仍远远低于家庭“妇女”,说明女性的职场参与度依旧比男性低得多。她们至少要分一半的心力给家庭,而同一个家庭里,男性投入的心力可能只有他们伴侣的十分之一。
有一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心无旁骛地做一项工作到达一万个小时,才能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以8小时工作制计算,这相当于1250天,约等于3年半。
按照此刻的大学教育制度,23岁毕业后即进入一个行业或者领域,工作3年半成为专家,是26。5岁——这是一个专业潜力和事业机会同时迎来高峰的时光段,可这也是一个最适婚的时光段。
于是男性开始爬专业和事业的大坡,女性则透过婚姻沉入了家庭。即使职业妇女越来越多,可她们要比男性多花九成的心力在家庭上呢!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
见过数不胜数为了带孩子暂退职场的女人,却几乎没听过为了带孩子辞职的男人。
也就是在26~27岁这个对个人的事业成长最关键的年龄段上,女性和男性相比,职业水平出现了分化。
有一部分女性选取了半职业,也就是出外养家,进内管家,里里外外一把手。这种女人我们往往说她们是“没福气的”,因为“男人不会挣钱”。
我一向认为家庭和婚姻的幸福,与家庭经济主体是谁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女性的职业发展方面来讲,家庭管理主体是谁的影响却十分十分大。
举个例子说,如果“男人不会挣钱”却又不愿意承担起家庭管理主体的主角,就必然会让另一个人同时承担起两个主角——经济支柱和家庭支柱。
That’sterribletired!而且结果是那个双主角的人常常在掏空了自我的前提下,还是落得两头糟。
直男癌这个时候最好静默如鸡,不要说是女人不自量力,你这么嚣张你给我表演一个一边上班一边奶娃的特技好吧?
中国这种“特色”甚至于都成了段子——全世界的男人讨论自我老婆,最后大家一致视中国男人为公愤,因为他占据了这世界上最完美的妻子:既能勤谨持家、相夫教子、孝顺公婆,还能同时赚——钱——养——家!
这感觉就好像中国妇女只要给她一管精子,她自我就能把整个人类发展的事业一肩挑了!
然而事实呢?事实是中国的妇女但是是在当妈和当专家的两条路上都越走越窄了!
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的本能,男女都一样,只但是在男权社会当中社会权力牢牢掌握于男性手中,女性只有依附于男性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但是随着知识驱动型社会的到来,男性的社会主角和社会价值不再一成不变,他们对女性的好处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顶梁柱、主心骨、取款机和主事儿的了。
像我的妈一样,她们有许多关于职场、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独到见解,但是由于在最关键的那几年里,没能专心致志地搞工作、搞学习,最后把她们自我搞成了“半吊子”。
这,不是她们的错,而我们,有义务听她们“半吊子”的发言。
但我期望将来的我必须是能和儿女们好好谈工作的,不仅仅能好好地谈,还能给他们十分清晰、准确、有效的推荐。
因为听了我母上大人、他们姥姥半辈子“半吊子”的发言,他们的妈已经十分清楚地明白,如何规划自我的人生,以及如何挑选自我的伴侣了。
- 上一篇:赞护理
- 下一篇:我给太阳公公打电话_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