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美国〕霍桑
在那怪事迭出的古老年月里,种种荒诞不经的妄念和疯子狂人的幻想竟都会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就在那样的年代里,有两个人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见了面。一位是夫人,仪表大方,体态娇媚,但却苍白憔悴,焦虑不安,所以虽然正当盛年,却已未老先衰;另一个老妇,衣着寒,面目可憎,她是这样地干瘪龙钟,以致使人感到她进入暮年的岁月必已超越了人生在世的正常时期。她俩相会的地点,是个人迹不到之处。三座小山鼎足夹峙,中间是下陷的谷地,几乎呈精确的圆形,有两三百英尺开阔,其深度呢,即使其中有一株高大的雪松也只能到了山顶才瞧得见。三座山上有着数不尽的虬松,有些一直延伸到中间谷地的外缘,而谷内却别无所有,唯见十月的枯草,随处能见躺倒多年的树干,日趋腐朽,再也没有绿叶生长出来了。其中有根枯木,昔日曾是枝叶茂的橡树,而今却紧卧在谷底一池发绿的死水旁边。这样的地方(根据老辈们传说)曾是驱神役鬼的佳处,据说,就在这儿,每当午夜或黄昏,恶邪道们围绕着这个泛起泡沫的池潭,用一阵兴妖作怪的洗礼仪式,搅动了这一池臭水。现在嘛,西下的秋阳在山顶留下了一抹夕照,美得凄凉,自山坡到山谷的余晖愈往下愈晦暗。
“咱们的这次欢聚马上就得结束啦,”老婆子说道:“这本是你的愿望。你快说吧,你要我干些什么,因为咱们可以在这儿逗留的时间不多啦。”
干瘪老太婆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隐现一丝微笑,恰好墓壁上的幽光。夫人发抖,举目望望山谷之巅,似乎在担心没有了却心愿就得回去了。然而事情总算并非注定如此。“我对这个地方是陌生的,这你是知道的吧,”她终于开口了。
“我什么时候来,那没关系;不过我把至亲骨肉全都抛弃了,永远撇下了他们。我一直牵肠挂肚,放心不下,所以我到这儿来打听他们的情况。”
“在这一潭绿水池边,谁又能把那如同隔世的消息带给你呢?”老太婆一边嚷,一边着夫人的脸色。
“从我的嘴里,你是听不到这些讯息的:不过,你且放宽心,在那山顶全暗下来之前,你就能如愿以偿的。”
“我宁死也听你的,要我怎么办就怎么办。”
夫人斩钉截铁地说道。老太婆往倾倒的树干上一坐,把那顶遮住她灰白头发的帽兜摘下,招呼对方靠近些。
“跪下,”她说,“前额伏在我的膝盖上。”
她犹豫了一会儿,然而长期以来的悬悬焦虑的情感在内心深处猛烈地激荡起来。她跪下去时,大衣的边缘浸入了池水中,她前额伏在老太婆的膝盖上,老太婆拉过斗把夫人的头遮了起来,这样她就蒙在一片漆黑之中了。接着她听到了喃喃的祈声,听着听着,她然地一惊,直想蹦起身来。
“让我躲开,——让我躲开藏起来,别让他们瞧见吧!”她惊呼。但又回想起什么来了,自行声,像死一般寂静。就好像还有别的声音——是儿时熟悉的声音,任凭经历多少颠沛流离,多少悲欢和多少人世浮沉,总不会忘却的声音——与喃喃的祈声混在一起。最初,那些字句都模糊不清,倒并非像是相隔很远,而是如同在朦胧熹微的曙光下使劲阅读那隐约可见的文字。就这样,随着祝的进行,这些声音在耳畔逐渐响亮起来,到末了,祝结束,跪着的夫人清晰地听到了一个老头儿和一个同样衰老的妇人的对话。然而这两位生客似乎并非站在这三山夹峙的谷底。他俩的声音是在同一间屋子的围墙内回荡,屋子的窗在微风中格格作响;钟摆的震动,炉火的劈啪,还有灰堆上余炉的闪烁,都如同眼前亲见一般。面朝惨淡的炉火,坐着这一对老人,男的垂头丧气,女的嘀嘀咕咕,眼泪汪汪,两人悲悲切切说着话。他们在谈论女儿,不知她流落何处,女儿自己永远见不得人,又使二老双亲至死也抬不起头,而且要一直痛苦到死。他们也提到一些其他的近来发生的憾事,可是说着说着,他俩的语音似乎与秋风扫落叶的悲鸣融为一体了;当夫人抬头时,发现自己依然跪在三山夹峙的谷地之中。
“那老两口子正在凄惨寂寞地过日子啊!”老太婆望着夫人的脸,笑着说道。
“你也听见他俩的声音了吗?”她问道,这时羞愧难当的感觉厌倒了痛苦和恐惧的心情。
“听见啦;咱们还能听到更多的东西呢,”老太婆答道。
“所以,赶快把你的脸再蒙上。”
这干瘪的巫婆再次喃喃有辞,念叨一些上不了天庭的咒语,忽然间,在她喘气的间歇中,怪里怪气的嘀咕声大了起来,愈来愈响,直至淹没了原来的细声细气。从一片声中冒出了尖声极叫,接着又有女性莺声的歌唱,一变而为粗犷的狂笑,地又被呻吟如抽泣所代替:这一切混合为一片乱糟糟的惊呼、悲啼和欢笑。在锁链铛中,发出恶言威胁和厉声吓,伴随着皮鞭的抽响。所有一切声音都越来越大,毫不含糊地钻进听者的耳鼓,直到后来,她清晰地听出恋歌中的声声柔情和丝丝蜜意全都无缘无故地化入了葬礼曲调之中。就像一阵自发的火焰燃烧起来一样,没有来由地爆发出一阵怒骂,听得她抖,这种失魂落魄的狂欢在她周围哄闹个天地覆,简直使她发晕。在这疯狂的场面中,一切失去绊的情绪就像发酒疯似的牵扯在一起,这时却出现了一名男子的清醒严肃的声音,这是一个颇有气的、声调优美的男声。他不断地来回走动,脚步踩在地板上。他对着如痴似醉的,各有其炽烈心事而忘却周围世界的人群,挨个儿地倾诉自己的委屈,并且把他们的笑声和泪水看作是对他的轻蔑或怜悯。他讲述女人的变心,让一个妻子违背了海誓山盟,拆散了家,撕碎了心。即使在他喋喋不休的时候,喊声、笑声、尖叫声、哭泣声也是响成一片的,最后这些声音一变而为起伏不定的、吹拂着三座寂寞小山上的松树的空谷风声。夫人抬起头来,只见干瘪老太婆依然微笑着。
“你可曾想到疯人院里会有这样的欢乐时刻吗?”老太婆问道。
“有过的,有过的,”夫人自言自语,“墙内欢笑,墙外悲伤。”
“你还想再听吗?”老婆子问道。
“还有一个声音,我极想再听到,”夫人有气无力地答道。
“那么,赶快把脑袋搁在我膝盖上,趁着时间还来得及,让你了却心愿。”
山上残阳还在,但幽谷和池潭已是阴森晦暗,就好像黑夜是由这里开始笼罩整个世界的。这巫婆又一次吟起她的符咒了。念了半天也没回响,直到后来,在她咒语的间歇中,然一声击钟响,就像从远处越过高山深谷飘来了的一声,恰好到此消失。夫人一听到这不祥的声音,就在同伴的膝盖上抖了起来。钟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悲,变成丧钟的味道,好像是缠满常春藤的钟楼正敲出哀声,把死亡和不幸的讯息通报乡间农村,传到公侯门第,也带给过往行人,让所有的人都为自己到头来总也难免的那个结局一哭。这之后,传来了整齐的步伐,缓缓地走过,就如同是伴随棺材进行的送葬队伍,他们的大衣都拖在地上,所以凭耳朵也能计算这些伤心人的队伍的长度。走在他们前头的是位牧师,只念下葬文,阵阵风来,把经书的书页吹得作响。虽然除了他以外,没有人高声说话,但仍可听见男男女女低微而清晰的讥骂和诅咒,骂那个伤透了年迈双亲之心的女儿,——骂那个负丈夫一片痴情的妻子。——骂那个丧尽天良、不管孩子死活的母亲。送葬行列的声息就像轻烟似的消散得无影无踪了,刚才吹得猛烈、像要掀棺罩的劲风,这时却围绕着三山夹峙的谷地低回呜咽。老太婆摇摇跪着的夫人,她没有抬起头来。
“这一个钟头的玩笑多么美妙啊!”干瘪老太婆咕哝地自言自语。
-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下一篇:世界经典小小说《雨中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