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斯绥耶夫斯基在世界文坛享誉盛名,可以用“伟大”或“最伟大”冠之。众多作家对他推崇备至,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陀斯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比任何思想家都多,甚至比高斯还要多。”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说他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而且是文学家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罪与罚》是他的代表作,他自己对这篇小说自视甚高,他说:“小说(指《罪与罚》),非常成功,提高了我作为作家的声誉”。如果单从写作手法和叙事套路来说,他不及中国一流作家,手法单一,述事拖泥带水、冗长重复,但是刻画的人物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对人物的内心和灵魂的揭露细致入微、一览无余。对在悲惨的社会底层生活的人的大胆描写,直面生活艰难和人心的痛苦,震撼人心,发人深思。
作者直面社会最阴暗最残酷的一面,一颗柔软的心迎着现实尖锐的刀锋,仿佛看一场角斗士的搏斗,一场厮杀,鲜血淋漓,扣人心弦,动人心魄。
故事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广大农民经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纷纷破产。他们与原有的城市市民一起充斥着穷街陋巷,过着啼饥号寒、衣食无着的悲惨生活。书中穷公务员马尔梅拉多夫发出天问“一个人总得有条路可走啊!”“你明白吗?先生,你明白什么叫无路可走吗?”他喝多酒,向主人公拉斯科里尼科夫诉说“一个贫穷,但清白的姑娘,靠着诚实的劳动能挣多少钱?……如果她是清清白白,但是没有特别才能,即使她两手不停干活,先生,一天也挣不了十五个戈比啊!”而这些钱既不足以果腹,也不足以养家糊口,他们三天两头见不到一块面包。”小说在这一段描写马尔梅拉多夫的自白不仅仅是穷人悲苦的号泣,也是对俄国畸形社会的血泪控诉,这段优秀的篇章,足以闪耀光芒,独立成篇,成为杰作。如此深度,几乎无人能及。
还有其他不乏精彩绝伦之处,在办丧餐时引起的一场奇峰迭起的风波,马尔梅拉多夫的后妻卡捷琳娜被糟糕的生存环境逼迫得疯疯癫癫,在场的人物千姿百态,活生生地将人性里的至善和至恶;奸诈和正直;高尚和卑鄙;猥琐与坦荡;麻木和贤明……人性的各个层面渲染的淋淋尽致,将人生的悲苦写到了极致,人间的悲惨无以复加。整个事件的铺展完全把读者的心紧紧攫住,不由得屏住呼吸,紧跟着事态发展,心潮澎湃。
其实,以上只是副线,主线是主人公拉斯科里尼科夫,从他预谋杀人“除恶”,到具体实施,在到痛苦挣扎,最终在索菲娅的感召下投案自首,用受苦受难来自我救赎。情节扣人心弦,只要读者深入其中,就无法自拔,非得读完为止。
小说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情节是:“过了约摸五分钟。他一直忽前忽后地走来走去,一言不发,也不抬头看她。最后走到她身边;他的两眼闪闪发光。他伸出双手抓住了她的臂膀,呆呆地看了看她那泪流满面的脸。他的泪光干冷、炽烈、锐利,他的嘴唇在剧烈抖动。蓦地,他整个人迅速弯下身去,趴在地上,吻了吻她的脚。索妮娅吓得后退一步,躲开他,以为他疯了。”主人公向索菲娅坦白自己杀人时,索菲娅惊恐万状的表现,流露出来对主人公无限的悲悯和神一般的爱怜。
这一段精彩动人的篇章正如鲁迅评价的那样“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审问者在堂上举劾着他的恶,犯人在阶下陈述自己的善;审问者在灵魂中揭发污秽,犯人在所揭发污秽中阐明那埋藏的光辉。这样,就是显示出灵魂的深。”最光辉的善照亮最深的恶,文章的深度展现出来。
随着小说里人物情感的波动,读者明显感觉到作者在写作时的投入的程度和当时的心情,甚至感觉到作者写着写着泪流满面,铁石心肠的读者都会动了恻隐之心,眼角湿润,心肠柔软者一定会进入作者悲恸的心绪之中,跟着小说里的人物一起流泪。恍惚之中,读者觉得并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听亲朋好友诉说衷肠,他们将内心里哀恸和喜悦推心置腹,一览无余。
尼采说他只看震撼人心的作品,他最欣赏三部作品其中之一就是《罪与罚》。高尔基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陀斯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可见他绝非徒有其名,世界小说界桂冠戴在他头上是实至名归。
- 上一篇:我见红叶多妩媚散文
- 下一篇:只要你愿意我们一直走下去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