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一首诗。”
无人倾听。
影片在吉米幼稚而有些不知所措的独语中,落下帷幕。
他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也许,和大多数观众一样,他知道自己被绑架了。但又和大多数成年观众不同的是,他并非知道自己为何被绑架。
诗是瞬间的艺术,就像一阵清风忽然掠过。诗又是永恒的艺术,像是一朵盛开在宇宙中的星云。
影片将视角紧紧跟随着幼儿园资深教师丽莎,从她发现吉米,到与之相伴,最后绑架吉米的过程和原因。看过此片的人,无一不为这位可怜的女子所动容。
她无疑有着超脱于这个乏味社会的梦想。在她周围,有着太多所谓“成功”与“正常”的事情。但长期与未经挑染的孩子们相处,并偶然地加入一个短诗兴趣班的经历,使得她依然保持着一个不妥协的心。
直到某天,这颗心灵被男童吉米那充满非现实的美丽诗句唤醒。她仿佛看见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缓缓开启。
她的所作所为,被女儿戏称为“联合国文化大使。”在平庸而琐碎的生活中,她似乎超越了某种沉重的羁绊,追求诗意的栖居的她不仅爱上了诗歌,也爱上了拥有一颗诗人心灵的男童吉米。
这超脱了种族、阶层、男女、年龄的纯真之爱,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为了保持吉米不受现实污染,也为了独享着充满诗意的生活。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吉米一起逃离。
然而,现实没有为这场逃离提供世外桃源,诗意的生活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吉米对丽莎产生了“合乎情理”的不信任感,逃离变成了绑架,这合乎所有围观者的正常逻辑。
影片,就在这一正常逻辑的终点,落下帷幕。除了那不合时宜的吉米的诗,一切都变得十分平常。
此片,将成人的乏味生活作为故事的背景,无论是丽莎的家人或是吉米的父亲,他们都在过着合乎“标准”的生活。这似乎并非值得谴责的世界,却在可怕地淹没和泯灭着可贵的天赋和个性。而保护天赋与个性,张扬天赋和个性,正是教育与艺术的核心任务。
从这点来说,影片一直在两者的矛盾和冲突中,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某种平衡,直到这个平衡被打破。
丽莎因为缺乏艺术才华,而被诗人俱乐部除名,而吉米因为丽莎“自私”的目的,而被带离了受丽莎呵护的幼儿园。诗歌,不应该是某种被现实所压迫的负面情绪的发泄,而是在现实的重压下,依然挥发出的某种永恒而轻盈的气息的东西。
毫无疑问,影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思考。艺术,像是某种珍贵的矿藏,就隐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而我们是否应该将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从而在浮躁虚幻的泡沫中,去真正倾听属于我们内心的声音。相比于物质和名声,其实,还有一种东西能够使我们感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还有就是,关于教育。让人成为他们自己,远远要比让他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更为复杂和艰难。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周围的一切,经过“过滤”,都已变得狭隘和相似,无论是彼此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或是爱情与亲情,这些,似乎都被打上了“批量生产”的标签。在你尚未明白自己有哪些独特性之前,你已经被“同化”了。
在大众看来,不能被理解的资深幼儿园教师,最终被打上了“犯罪者”的标签,她为自己“叛逆的”艺术和教育“梦想”付出了代价。这是一场不能被理解的犯罪。而这场犯罪的可悲之处,并非在于犯罪本身,恰恰在于无人理解这场犯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杂烩网 » 幼儿园教师——无人理解的犯罪 – 《幼儿园教师》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