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这也是一个人
(叶圣陶)
伊生在农家,没有享过"呼婢唤女""傅粉施朱"的福气,也没有受过"三从四德""自由平等"的教训,简直是很简单的一个动物,伊自出母胎,生长到会说话会行动的时候,就帮着父母些稻,挑些野菜。到了十五岁,伊父母便把伊嫁了,因为伊早晚总是别人家的人,多留一年,便多破费一年的穿吃零用,倒不如早早把伊嫁了,免得白掷了自己的心思财力,替人家长财家。伊夫家呢,本来田务忙碌,要雇人帮助,如今把伊娶了,即不能省一个帮佣,也得抵半条耕牛。伊嫁了不上一年,就生了个孩子,伊也莫明其妙,只觉得自己睡在母亲怀抱里还是昨天的事,如今自己是抱孩儿的人了。伊的孩子没有摇篮睡,没有柔软的衣服穿,没有清气阳光充足的地方住,连睡在伊的怀里也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得享受,白天只睡在黑的屋角里。不到半岁,他就死了。 伊哭得不可开交,只觉以前从没这么伤心过。伊婆婆说伊不会领小孩, 好好一个孙儿被伊糟蹋死了,实在可恨!伊公公说伊命硬,招不牢子息, 怎不绝了我一门的嗣!伊丈夫却没别的话说,只说要是在赌场里百战百胜,便死十个儿子也不关我事!伊听了也不去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只是朝晚地哭。
有一天伊发见了新奇的事了:开开板箱,那嫁时的几件青布大袄不知那里去了。后来伊丈夫喝醉了,自己说是他当掉的。冬天来得很快, 几阵西风吹得人彻骨地冷。伊大着胆央求丈夫把青布袄赎回来,却吃了两个巴掌。原来伊吃丈夫的巴掌早经习以为常,惟一的了局便是哭。这一天伊又哭了。伊婆婆喊道,"再哭!一家人家给你哭完了!"伊听了更不住地哭。婆婆动了怒,拉起捣衣的杵在伊背上抽了几下。伊丈夫还加上两个巴掌。
这一番伊吃得苦太重了。想到明天,后天,......将来,不由得害怕起来。明天朝晨,天还没亮透,伊轻轻地走了出来,私幸伊丈夫还没醒。 西风像刀,吹到脸上很痛,但是伊觉得比吃丈夫的巴掌痛得轻些,就也满足极了。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到了一条河边,才停了脚步。这条河里是有航船经过的。
等了好久,航船经过了,伊就上了船。那些乘客好似个个会催眠术的,一见了伊,便知道是在家里受了气,私自逃走的。他们对伊说道, "总是你自己没长进,才使家里人和你生气。即使他们委屈了你,你是年幼小娘,总该忍耐一二。这么使性子,碰不起,苦还有得吃!况且如今了逃了出去,靠傍谁呢?不如趁原船归去罢。"伊听了不答应,只低着头不响。众客便有些不耐烦。一个道,"不知伊想的什么心思,论不定还约下了汉子同走!"众人便哗笑起来。伊也不去管他
们。
伊进了城,就到一家荐头。荐头把伊荐到一家人家当佣妇。伊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虽也是一天到晚地操作,却没下田耕作这么费力,又没人说伊,骂伊,打伊,便觉得眼前的境地非常舒服,永远不愿更换了。 伊惟一的不快,就是夜半梦醒时思念伊已死的孩子。
一天,伊到市上买东西,遇见一个人,心里就老大不自在,这个人是村里的邻居。不到三天,就发生影响了:伊公公寻了来。开口便嚷道, "你会逃,如今寻到了,可再能逃?你若是乖觉的,快跟我回去!"伊听了不敢开口,奔到里面,
伏在主母的背后,只是发呆。主母便唤伊公 公进来对他说,"你妇为我家帮佣,此刻约期还没满,怎能去?"伊公公无可辩论,只得狠狠地叮嘱伊道,"期满了赶紧归家!倘若再逃, 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那里,就在那里卖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
伊觉得这舒服的境地,转眼就成空虚的,非常舍不得。想到将来?? 更害怕起来。这几天里眼睛就肿了,饭就吃不下了,事也就做不动了。 主人知道伊的情况,心想如今的法律,请求离婚,并不烦难,便问伊道, "可情愿和夫家断绝?
"伊答道,"那有不愿!"主人便代伊草了个呈子,把种种以往的事实,和如今的心愿,都叙述明白,预备呈请县长替伊作主。主妇说道,"替伊请求离婚,固然很好,但伊不一定永久做我家帮佣的。一旦伊离开了我家,又没别人家雇伊,那时候伊便怎样?论情呢,母家原该收留伊,但是伊的母家可能办到?"主人听了主妇的话,把一腔侠情冷了下来,只说一声"无可奈何!" 隔几天,伊父来了,是伊公公叫他来的。主妇问他,"可有救你女儿的法子?"他答道,"既做人家妇,要打要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我如今单是传伊公公的话叫伊回去罢了。"但是伊仗着主母回护,没有跟伊父同走。
后来伊家公婆托着邻居进城的带个口信,说伊丈夫正害病,要伊回去服侍。伊心里只是怕回去,主母就替伊回绝了。
过了四天,伊父亲又来了。对伊说,"你的丈夫害病死了,再不回去,我可担当不起。你须得跟我走!"主母也说,"这一番你只得回去了。否则你家的人就会打到这里来!"伊见眼前的人没一个不叫伊回去, 心想这一番必定应该回去了。但总是害怕,总是不愿意。
伊到了家里,见丈夫直僵僵地躺在床上,心里很有些儿悲伤。但也想,他是骂我打我的!伊公婆也不叫伊哭,也不叫伊服孝,却领伊到一家人家,受了廿千钱,把伊卖了。伊的父亲,公公,婆婆,都以为这个办法是应当的。他们心里原有个成例:不种了田,便卖耕牛,伊是一条牛,--一样地不该有自己的主见--如今用不着了,便该卖掉。把伊的身价充伊丈夫的殓费,便是伊最后的义务!
一九一九.二.一四
这也是一个人——读《叶圣陶》
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接触叶圣陶是在六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书的最后面有一篇民间神话故事《牛郎织女》,作者便是叶圣陶。在以后的求学生涯里,零零星星地了解到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散尽了自己的光与热。在看完《叶圣陶》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育家,也是一位作家,思想家,改革家。在那段动荡不安,民族危机一次次加深的岁月里,他是想通过教育,唤醒劳苦大众,涤荡旧染污俗,帮助人们走出那充满绝望,令人窒息的沉郁的中国旧社会去走向光明的路口,去过幸福的生活。他个人的奋斗历程,其实是那个时代有梦想的知识分子们的真实写照,他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缩影。
影片的开头便介绍了叶圣陶的一部小说《倪焕之》,小说主人公是一个怀揣教育救国的热血青年,在那段岁月遭遇一个年轻人所应该遭遇的一切后,理想的火花被现实浇灭,死了。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说,这里面有叶圣陶自己的影子,他借助小说,有力的控诉了当时那个令人压抑的社会,也更加坚定了他想通过教育救国的决心。我一直觉得叶圣陶是有别于当时地知识分子的,在教育家与作家之间,他介于中间,在教育家与改革家之间,他也是介于中间,也就是说,教育始终是他一生都不愿丢弃的使命。与陈独秀,胡适等人相比,他似乎显得更加内敛些,看的很清楚,但不张扬,外圆内方,将一切都记录在笔下,不像陈独秀,胡适等人,往往激情澎湃而多夸夸其谈,仅仅是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但在建树方面却远远不如这开创性的倡导,唯有叶圣陶等一批人,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埋头苦干,坚持不懈。在所有人中,叶圣陶是坚持新文化运动最持久的一个人。就白话文建设方面而言,他整整坚持了二十年。在其他方面,他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首次尝试童话创作,并写出《小白船》,《稻草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为学生编写教材,首次采用“语文”作为课本标题,在晚年期间,还逐字逐句的编写推敲《新华字典》等等一系列开创性业绩远非当时地文人所能比。
影片至始至终都是以苏州的直古镇为拍摄背景,古桥驳岸,渔船人家,这其中的美感当然无话可说,对于纪录片而言,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江南水乡所蕴涵的那独特的文化气息也很好的衬托出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大师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不得不佩服制片导演的别具匠心。影片的整体格调比较沉郁,这很好的契合了叶圣陶本人那颠沛流离的一生的遭遇,另外也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点。给我触动的还有一点便是叶圣陶先生毕生所奋斗的并且还一直贯穿影片的“教育”二字,目前中国的教育弊端并不比那时候少,但是真正个敢站出来为之付出实际行动的,至今为止却没有一人,有的也只是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而已。我想,在我们痛批制度的同时,是否也该想想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改变,不仅仅需要当权者的觉悟,更需要生活在这体制下的我们一起去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的幸福。
- 上一篇:郁达夫短篇小说《立秋之夜》
- 下一篇:微型小说《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