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一):
当我翻开了《格列佛游记》时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录所吸引了:小人国历险、大人国历险、会飞的国家……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往下看,想快点了解怎样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国家又怎样会飞。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地读起了第一章。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搞笑极了。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正因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齐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坚决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二):
这几天,读了一篇小说名叫《格列佛游记》,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带入一个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讽刺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混浊的社会。读完之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当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剧情,也使我为之心惊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数主人公在小人国的经历。[由整理]
以前来往繁密,友好的两个国家,不来夫斯古帝国和利里浦特国,受贪婪野心的驱动,导致兵戈相向,发动战争,主人公帮忙利里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受到厚赏。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义而直接拒绝他国国君的无理要求,却让国君无法理解,从此在国君心中种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员暗中中伤主人公,他在国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变为魔鬼,以至与个别朝廷官员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这就如同书中所说“伟大的功绩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时你拒绝满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从前立过大功也绝不能得到宽恕”。
读到此刻,我颤抖了,不由得感到一丝心寒……所谓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国君心喜;小人对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诋毁形象。想到这,我不由得感叹历史上的忠臣最终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几个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个。
这篇游记写出来的,在我脑海呈现出的,是一个浑浊,无情的生活,是过去的生活的缩影!从作者描述隐含的嘲讽和蔑视中,处处体现出抗争精神。而游记反映出来的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也让我明白到在时代进步的背后往往充斥着不幸与荆棘,但无论如何,它毕竟是生活,这篇小说可谓悲喜交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格列佛游记》,它是由英国—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著作。他的代表作还有《书的战争》、《一只桶的故事》等。
这本《格列佛游记》是一本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为人正直的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透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和慧马国的奇遇来反映当时英国议会中毫无好处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唯利是图和对殖民战争残酷暴戾进行批判。
在这四个生动搞笑的故事中,我最喜爱利立浦特的这个故事。它透过皇帝跟格列佛沟通时谈判时谈到的担忧:他害怕在皇宫、在邻国和宫里各党派的压力下导致分裂。在这个故事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猜忌、阴险、狠毒、狡诈的佛林奈浦。他是利立浦特皇帝的财政大臣,他看不起平民很有本领,但不将比运用到正途上,不为百姓做好事,格列佛把他当成朋友,可他倒反过来报复格列佛。这个故事十分生动搞笑,同时也把英国上议会和下议会的党派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在飞岛国的历险也在必须程度上歌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这部小说我觉得是令人品味的,你只要读过这本游记,你的情感就会升华,正因你会为作者的神奇又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笔下的精彩描述所折服!另外,当你读这本书了解18世纪英国的乱世,就会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战乱,再看看此刻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真是感慨万千,我衷心期望我的祖国更好更强,成为世界强国。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四):
它是一把钥匙,带领我开启了书中的全新世界;它是一叶扁舟,带我泛舟于奇思妙海。“辛辣的讽刺幽默与离奇的想象夸张并存”,这就是十八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经典著作——《格列佛游记》。
小说讲述了酷爱航海的格列佛,他以外科医生随船出海的四次奇遇。在遭遇强风暴、海盗等诸多困难中,他幸运地生存了下来,并因此到达了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慧骃国,开启了四次奇遇。在小人国中,国王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相邻的国家都想战胜并奴役对方。国王透过比赛跳绳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巨人国中,民风淳朴,人们热爱和平,彼此友好相处。而飞岛国的人民总是惶恐不安,作者也借此讽刺了社会中的一些颠倒黑白的学者。在大大小小惊险而搞笑的奇遇中,最让我入迷的莫过于格列佛在慧骃国的奇妙游历,这是他最后一次航行到达的地方,他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完美时光。在这个国家里,“人们”外形像马,却有着高度智慧、自制力和礼节,它们诚实、友爱、仁慈。它们像人类一样精通诗歌、天文,有着自己的语言。更让我吃惊的是,它们训练它们的孩子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毅力。不一样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慧骃国没有不诚信,没有撒谎,这是一个真实、透明的地方。慧骃国的“人们”唯一表达罪恶的词语就是“野胡”。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社会,在科技发达的这天,食品安全接踵而至,多少不良商家背弃了良心,为了利益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要是我们也能生活在慧骃国这样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诚信相处
,该有多么完美呀!书中对慧骃国的描述,还让我联想到了中国古代的桃花源。两种不一样文化背景下描绘出的完美的地方,跨越了文化差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伴随着格列佛一次次踏上航海的征程,我一次次泛舟于奇思妙海。斯威夫特的这本小说,构思巧妙,生动形象,整篇小说充满了大胆的想象,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留连其中。在四个截然不一样的充满幻想的国家中,我领略到了作者的讽刺映射,也享受了读书的乐趣。拿起这本书,仿佛是天马行空一般,又仿佛被磁力吸引了一般,不禁享受其中,感受这份来自十八世纪作品的语言魅力。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精彩小说,正如他人的评价,“以夸张渲染时代生气,极其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欢背后,这是一种苦涩忧世情怀”。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五):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能够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样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着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就应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但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貌,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必须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六):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我最喜爱的书是英国的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每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的心就似乎飞到了遥远的印度洋,在海上跟勇敢的格列佛乘风破浪,经历着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行。
格列佛是一个英国的随船医生,更是一名勇敢的探险家。他去过许多地方,有团结友善的小人国,有热爱和平的大人国,有信仰占星学又有点忧天的飞岛国。
每去一个地方,他都会遇到很多危险,,但他总能化险为夷。格列佛的一生是精彩的。
当然,我们的生活没有格列佛那样刺激、离奇,但我们却不能没有格列佛的勇敢精神。记得去年暑假,我和父亲母亲去上海东方绿舟玩。我去走刺激的“勇敢者之路”。在走独木桩的时候,由于我没有控制好平衡,从独木桩上摔了下来,擦破了一大块皮,在我想放下时,我想起了格列佛,于是,我忍着疼痛,走完了全程,成为了真正的勇敢者。
只要学习格列佛的那种在任何状况下都不灰心、不绝望、坚持发奋的精神,就必须会胜利!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七):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叶东鑫
《格列佛游记》不用说,大家也在熟悉但是了。本书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贪婪,自大等做进行了痛快淋漓的鞭挞,批判的声音似乎要越出18世纪初期的英国,而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
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
官场之中,做成官之后就是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就为了他们穿的鞋子的跟高低不一样。高跟党和低跟党积怨极深,从不在一块儿吃喝或谈话。
内患方殷,利立浦特却还要对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库发动战争,每次战争各有胜负。
第一卷中的讽刺是正面的,直接的,那一些“有所指”的讽刺其实也完全适用于人类,而不仅仅仅限于英国这么一个国家,其内部的腐败和纷争,也终有一天会将其毁灭。
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之后,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格列佛自然很“失望”,但是他很快就从心里“原谅”了这位国王。他明白国王之因此不能欣赏他所宣扬的祖国的种种“伟业”,完全是国王与世隔绝,孤陋寡闻。
第二卷尤其对统治者的道德提出了要求;统治者腐败堕落,不能身正,老百姓的歪和邪是必然的,不能一味骂人心不古。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飞岛上的人也并非完全蠢笨,他们之因此有充足的时刻终日沉浸于不切实际的冥思苦想,是正因他们的实际生活有保障_地上的人民供养着他们。因此,下方一有风吹草动,他们是十分敏感的,哪里拒绝效忠纳贡,国王就有几种能够使人民归顺的手法:“一种是将飞岛长时刻的浮在该地人的头顶,剥夺他们享有的阳光和雨水的权利。”第二种手法是将岛上的大石头往下扔,把人们的房屋砸得粉碎。如果他们还是不归顺的话,国王就用最后方法:“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将他们统统毁灭。”
人们不是没有对策。有人想出在巨塔的顶端安装巨大的磁石,使飞岛下降时将它吸住并永远的固定,彻底改变一下政府。
第三卷,作者讽刺了文学和历史的所谓新批评主义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他们是我生平所见到的最受屈辱的人。”
慧?国游记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与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难忘的。他们的国家不会出现表示罪恶的字眼,像:欺骗、怀疑、狡猾等等之类的词。因此他们的社会不会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那个世界才是一个真正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地方。以至于当主人公离开那里时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像当时英国那样败落,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偷小摸、乱扔乱丢、破坏公物。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杀人放火、贩毒走私、残暴疯狂。也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的事,都已经不足为奇了。
这么一个浑浊的社会,是要靠我们来澄清的。此刻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但是能够做我们能做到的事。就算是低下头拣起一片垃圾,写一篇环保文章,号召朋友亲戚……这都是我们轻易能做到的。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发奋,也期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八):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搞笑极了。
与其说是“格列佛游记”倒不如说成是“我与格列佛的游记”呢,正因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几乎入迷了,似乎就是我和他一齐历险一样。但是我又从心里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他总是给我一中“逆境丛生”的感觉,这点就是他历尽艰险后从新踏上自己的国土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果断要向他学习这种精神,否则的话,若我以后碰到这种事情的话说不定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呢!这本书实在是太好看了,使得我读了几遍了还是觉的没看够,它实在太搞笑了,我十分喜爱《格列佛游记》这本书。
怎样样,听了我的说你是不是有心动了?那就快读一读这本书吧!记住噢,它的名字叫做《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九):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12月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搞笑的奇遇。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明白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完美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构成强烈的反差,正因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好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忙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理解。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在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联,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
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之后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能够明白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发奋,也期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十):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和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搞笑的奇遇。
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个“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等等。在如此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一样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访问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仁慈、诚实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明白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中,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牺牲自己的一切。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好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忙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理解。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这一点:交通银行为了回馈用户的支持,举行了一场现场抽奖仪式,在抽一等奖的时候,嘉宾抽出了第一位幸运儿,但其留下的手机号码少一位数字。按照抽奖规则,中奖者“务必留下有效联系方式”,因此该号码被宣布作废。但令银行没想到的是,此后连抽6次,顾客留下的手机、座机号码全都是空号或停机。第7个电话倒是有人接听,但对方告知,没有这个人。一等奖抽到第8位时,电话通了,这位顾客在电话中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中奖后,回应道:“别骗我,哪有这等好事?”随后就挂了电话。原本预计在半个小时内结束的抽奖活动却拖至三个小时才结束,一些人分析说,“消息中奖”、“电话中奖”等骗局、陷阱太多,致使一些人不敢随便留自己的电话号码,而留下真实电话的中奖者,也不敢轻易坚信电话通知的中奖消息。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发奋,也期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此刻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