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述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透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由整理]
2.透过朗读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述、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资料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潜力。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吟咏、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2.正确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理解诗人的伟大抱负。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毛主席有一首词叫《沁园春雪》(课前板书课题),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蒋介石看到以后十分生气,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埋头写作,要写出一首词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然而终其一生都没有如愿。那么,《沁园春雪》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词这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千古绝唱。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共和国的缔造者,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沁园春雪》是他的代表作。(翻)
三、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1)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教师配乐诵读,学生闭目静听,潜心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屏幕上的字音,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有困难吗(“风骚”作何解)
2)、字词:
多音字:分、数、汗、还、朝。
难字:莽、娆、竞、骚。
3)教师强调字词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了这首词,你喜欢这首词吗老师也十分喜欢这首词,想为大家朗读,能够吗教师范读(配乐范读诗歌)(激发学生)
4)、请同学们谈谈你听读的感受。(这首词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同学们也想试一试要读出气势。(学生齐读)
过渡:老师听到的是雄壮之音,感到的是豪放之情,可见这是一首壮词(板书:壮词)。那么,这首词到底壮在何处呢(学生答)壮在上阕的写景,壮在下阕的抒怀。(板书:写景抒怀)(翻)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后思考:
(1)词作上篇主要写的是什么资料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2)诗人对雪景的描绘,有那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有哪些句子
(3)本文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间,请同学举例说明
(4)下片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对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作者有何评价试品味“惜”的丰富含义。
(6)你如何理解“俱往矣”的丰富含义,到底谁是真的英雄。
(多媒体显示)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能对第(6)小题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师可予以适当引导。
6).品读语句,感悟艺术特色
1.学生群众朗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的深长意味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不好为什么)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中的“略输”改为“尽输”,句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只识弯弓射大雕。(“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诗人措辞的分寸感
7).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词的写景议论抒情是如何结合的
教师点拨:这首词熔写景议论抒情为一炉,上片写景饱含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下片议论抒发诗人豪情壮志。
四、感悟意象,探究情怀
1、那么,景物如何之壮美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评学生是否写出了和读出了壮美)
举例(如果学生写的还能够就不必重复,也不必求全)
①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大地冰封凝然而安静;天空雪飘轻盈而灵动。(引导朗读词句)
②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雄壮的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地之间。昔日波涛汹涌的黄河顿时被冰雪覆盖。(引导朗读词句
③群山与天相接,在白雪的覆盖下显得愈发地高大巍峨,又如一条条银蛇舞动,高原上的山丘起伏连绵,似一头头白象在奔跑,它们是要和老天一争高下。(引导朗读词句)
④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须,等到之意。此刻是晴日吗不是。是大雪纷飞。由此可见,这是作者的完美的想象。应读出陶醉和向往之情。)
综合同学们所描绘的画面,此刻我们能够想象展此刻诗人面前的和浮此刻诗人心中的是怎样的一幅雄奇壮丽的雪景啊!(板书:壮丽的雪景)(翻)
2、1000多年前的柳宗元也曾描述过浑莽雪飞的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一个郁闷苦恼高洁清寒的诗人。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带到词句:千万里江山,长城大河)
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他的感情充满喜悦,他的精神豪迈奋发,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翻)
3、雪景是壮丽的,那么情怀又是如何地壮美呢(齐读下阕)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回答,先引到评论帝王)
这五位帝王是英雄吗是,理由有三:一从史实来看(学生稍微阐述),二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见,三从“惜”字(美中不足)可见。
可惜啊,惋惜啊,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缺陷---只知武功,缺少文治,缺少文学才华。(文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弯弓射大雕代指武功)(“略输”“稍逊”“只识”可见对成吉思汗的否定大于前者,几乎是一种不屑的口气。)(引导学生朗读,从惋惜到不屑的语气)
2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呢风流人物呢(翻)
联系写作和发表背景谈谈对风流人物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长征的壮举,成功实现战略转移,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愈加猖獗,华北告急;国民党政府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发表背景:这首词发表于1945年8月,中国人民刚刚取得抗战的胜利,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和平作用心的努力。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如果学生说是毛泽东,先予以肯定,然后结合注释加以引导。注释: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功业,成立新中国,创造新的历史。)毛泽东当然是风流人物,而且是风流人物中的风流人物。这是人民的幸福,也是作为对手的蒋介石的悲哀。蒋先生可能也会仰天长叹:既生蒋,何生毛啊!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翻)
这真是“历代帝王竞自由,可叹赳赳欠风流。试问英雄今何在且看孺子占鳌头。”胸怀天下,胸怀革命,胸怀人民,多么博大壮阔的胸怀啊!(板书:壮阔的胸怀)
4、景是壮丽的雪景,怀是壮阔的胸怀,这就是毛主席的壮词,借壮丽之景抒写伟人壮阔的胸怀。
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怎样的一种豪情啊!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诗词来感受主席伟大的形象和主席诗词无穷的魅力。(翻)
(时间允许,一生读,然后作评。最后齐读。展现我们盐中学子的风采)
六、总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流。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的时代,同样有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在缅怀伟人的同时,让我们齐诵主席的诗句,唱响时代的最强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材反思
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迈的情感并能透过多次朗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到达位本词所蕴含的感情。
于是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安排了五次诵读,分别是教学刚开始的跟录音磁带的跟读;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带有感情的朗读;整体认识了上阕学做资料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并说明为何这样读,老师进行点拨后,全班群众诵读上去阕;分析完下阕资料,学生理解下阕所抒发感情后群众诵读下阕;全诗思想感情分析完毕,指出同学们才是未来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让同学们带有这种之后者居上的豪情再诵读一遍文章。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同学们确实透过多次阅读锻炼了自己的诵读潜力,一遍比一遍感情充沛,较好的到达了预期的效果。而且在诵读之中也透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一己体悟掌握了许多朗诵技巧,如想要更好的把握诗歌所传达的感情,需要对诗人生平和诗词的写作背景有必须的了解;朗诵诗歌除了把握感情之外,还要学会停顿,把握语速和重音等,这样才能把诗歌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诵读出来。个性是在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给大家介绍为何这样读的环节,让学生透过自己的探究与大家共同分享总结出来的朗诵技巧,到达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课后反思了一下,了解背景之后的那次诵读是否需要安排还有待于商榷,文章写作背景对把握诗词情感是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诗词意思的状况下,仅仅透过写作背景能体会到多少思想感情呢毕竟有限!因此,最好是分析了文章资料后,在学生充分领悟到景语中所蕴含的情语后再进行诵读比较合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了传统教学对资料的琐碎分析,直接从整体入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解释诗意为主的教授模式,尽量透过学生自己所读所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主要精神内涵。如在上阕教学中,了解了上阕主要描述的景物以后,就开始边读边阐明自己处理诵读的理由,这理由中也就饱含了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以及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是一句双雕,学生印象也比较深刻。但是,我感觉自己在进行点评时候还不够机智,不够灵活,启发性还不够,这方面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加锻炼!
另外一堂课下来,发现自己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时间,一个问题提下去,很短时间后就开始找同学回答,没有顾及到一些程度中等偏下同学的感受,还没有等他们思考成熟便开始要求解答不利于学生系统、完整思考。这对于中等和中等偏下程度的学生学习很不利,以后必须要多加注意,尽快纠正!
“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语文教学的天地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好学上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才能真正达向理想的境界,为此,我将在今后多听课,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努力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潜力!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透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状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资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职责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
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
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必须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十分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职责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4.在讨论中教师不能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1.关于写“雪”的作品,我们记忆里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作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封建、殖民黑暗统治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1936年2月陕北高原的一场大雪,在他眼中又是什么样貌呢?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雪”,读一读毛主席写的雪,与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学习
1.再次朗读课文,反复体会,揣摩正确语气。
(1)诗词中的雪与以往我们读到的雪的作品有哪些显著不同?
(2)“气势宏伟”是透过哪些画面体现出来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宏大雄伟的场面与磅礴的气势?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资料。激发了解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兴趣。
(三)资料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关于背景
(1)关于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大家都有哪些了解?
展示课件并展示图片素材“一代伟人毛泽东”。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于领袖人物了解意识并正确评价。
(2)调动历史课上的知识及课外积累,说说关于写作的1936年,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
师补充:
1月到11月,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相继成立。
8月11日,日本政府确定《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第二次处理华北纲要》。日本、中国驻屯军以北平为目标开始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8月25日,中共中央致书国民党,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月,日军参谋部制订《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日伪军开始进犯绥远,国民党将领傅作义率部抵抗。
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三支红军会合时虽不足3万人,但他们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好处。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11月5日,绥远抗战爆发。
12月12日,西安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理解“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初步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构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3)了解了历史背景,此刻我们在来体会诗词中仅仅是写雪景吗?抒发的豪情究竟是什么?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应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诗篇,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抵御外辱,誓死抗日的民族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设计意图】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特点,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关于资料
(1)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资料?
上阕主要描述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设计意图】齐读全词,整体感知资料。
(2)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好处和作用。
(3)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设计意图】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帮忙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跨学科学习思维,均可为语文学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引领学生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目的是准确理解作家及作品,丰富语文课堂。
(四)语言探究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资料。
(1)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资料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就应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字,还要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十分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到达的范围,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2)“惜”字中包含哪些复杂的感情?
“惜”中有褒:中华历史英雄辈出,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
“惜”中有遗憾:他们的不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全词以“望”“惜”作为上下两阕的两个领字,前者领起对景物的描述,后者领起对英雄人物的评价。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上下阕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全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设计意图】透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潜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透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资料。
2.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涉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透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诗篇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构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做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想象浪漫,文采华美,气魄宏大。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写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五)写法探究
本词旨在表达对人民的赞颂,那为什么还要大书雪景,评点帝王呢?
作者大笔挥洒,疾书北国雪景,然而并未停留在此,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独特的想象:茫茫冰雪世界,呈现出阳光照耀大地后银装素裹的瑰丽景象。江山如此多娇,不仅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有强盗觊觎。祖国壮丽山河岂容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儿女捍卫民族尊严、主宰自己命运、抵抗外辱内患的豪情力透纸背!下阕引出叹服于自然美景的英雄人物,评价封建帝王功绩卓著的英雄在历史上留下种种遗憾,因为他们的一己江山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相形之下,唯有这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能使祖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因此,写景写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后面抒情议论打基础。
【设计意图】在挖掘时代背景之后,来探究写法和主旨,能够更加准确把握作家情感和作品内涵。避免人云亦云贴上歌颂无产阶级大众的泛标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本课的学习收获,课外选读《毛泽东诗词选》《地球上的红飘带》或《中国抗日战争史》。
2.任选一个方面,试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的异同。(从诗词资料、语言、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自由选取。)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举办一个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功夫在课堂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基本的语文潜力、鉴赏潜力、审美潜力并学会运用。
参考书目:
《凤凰大视野》电视解说稿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这天》
《中国抗日战争史》
《毛泽东诗词选》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潜力目标:了解背景,理解词语,欣赏诗歌形象,领悟借咏雪抒发的思想资料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词语魅力,感悟词的意境,透过朗读传递词的磅礴大气;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⑶、情感、价值观目标: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重点:“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全词点睛之笔,如何表现全词主旨
教学难点:下阕评古的态度及用意
教学过程:
(一)、预习交流,认定目标: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我们都明白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其实,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毛泽东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十多首诗词,每一首都像一扇窗户展示着他那风骚独具的个性情怀。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预习交流.
(二)、走进文本,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想~想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资料。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三)、研读文本,指导朗读
1、走进雪国,感受诗人形象
(1)、虽然历史风云已经散去,但我们仍能够用“第三只眼睛”在想像的世界里再现当时豪壮的雪景。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诵读上片,为大家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画面。
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①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生二:我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不时有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好富有诗意又好壮观!
生三: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大片大片的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雪山与蓝天相交接,似乎是在和天公比高低呢!那种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2)、诗人的词写得好,同学们理解的也很到位。诗言志,那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是人呢
生一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两句我感到毛泽东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大气魄的人,一个伟大的人。
生二:从“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见毛泽东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
生三: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能够看出毛泽东是一个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人。
(3)、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感受诗人形象,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透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上片。
注意: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师生一齐朗诵上片。
2、俯仰古今,探询诗人心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应对北国雪后美景,毛泽东又该如何请同学们听读下片,探寻诗人心路。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借助刚才的听读,体味作者情感,做一次“朗读指导老师”,范读并讲解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互听互评互指点)
生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应重读“如此”、“无数”和“竞”字,“江山”、“引”、“英雄”后应停顿。这样能够突出江山之美,突出英雄为江山之美折服人数之多。(示范)
生二:“惜秦皇汉武”中的“惜”字可轻读,但要延长,表现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缺少文治的惋惜之情。(示范)
生三:“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只识”要重读,并且要停顿一下,感觉毛主席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严厉些。(示范)
生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读得要慢,“俱往矣”语调上扬,“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用平调,但要读得字字顿挫,坚定有力,现出毛泽东那天之骄子的自信来。(示范)
这几位老师指导的多好啊!朗读就要这样,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朗诵一下下片。师生一齐朗诵下片。
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一环节,在指导朗读时,对重点词语要作品析,只有如此,才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感受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读懂了诗人那傲视群雄的天骄情怀,下面我们把目光收回来,关注文章的语言之美。(投影:品读文本,激扬文字)
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个性有表现力。如“舞”字,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动,又展示了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你还对那些词感受较深,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一:“千里冰封”的“封”字写出了万里河山被冰雪覆盖的景象,“飘”写出了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的样貌。动静结合,表现力强。
生二:我喜欢这个“望”字,一下子将长江黄河等祖国江山尽收眼底,这诗人真像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在这个环节又加入词语品析,透过词语品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事半功倍。
(五)、诵读全词,升华感情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设计意图】诵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诵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资料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诵读时的文本成了读者心灵间的一个载体,交流与沟通汇集于文本一身。
(六)、徜徉诗路,吮吸营养
一首《沁园春雪》只但是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感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腊梅傲雪霜。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齐上路吧!
教材只是个例子,为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特设计此环节。
(七)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1、请学生对对联:上联望万里河山见雄浑壮丽,美哉!
下联评千古帝王显胸襟气魄,壮哉!
2、结合诗词的表现手法,写一段关于雪的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本文的板书设计为:(用雪花形状)
景:江山多娇(望)评:古代帝王(惜)
沁园春·雪
颂:人民大众(主旨)
教学反思
这天正式学习新课,我在初四两个班中安排学习《沁园春雪》。作为诗词教学,我一向认为要透过诵读来进行感悟体会。词语分析、意境感悟其实都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课堂上我按照读品思感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这四个步骤中,读是基础,我重点在朗读技巧上进行了指导。说实话,农村孩子的朗读确实需要加强,对朗读的状态以及语音语调、语速重音以及情感表现等,孩子们都表现出不太适应。两个班的课堂上我都进行了示范性的朗读。看得出来,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在自己朗读的时候有点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作为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一个场。品读词句环节,孩子们做的就比较好,可能与提前预习有关。我重点赏析了惜字的含义。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体会感悟,多数学生频频点头,看来是理解了其内涵,并有所感悟,这样下一个环节思考感悟作者的情感就顺理成章了。最后请学生谈学了此文的收获,因为时间上的原因,没来得及展开,作为随笔之一写在作业本上。
回顾这一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在朗读指导上,就应说到达了我之前预想的结果。如果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更加的神采飞扬的诵读,那就是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了。(如果是初一年级的话,是能够拿出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诵读的,因为初四,那就另当别论了)我是期望虽然是初四,但语文课堂上也不该少了朗朗的读书声。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四):
【全词解读】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1936年2月,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外出登山视察,目睹广袤无垠的北国雪景,顿生感悟,写下《沁园春雪》。
词的上阙描述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词的下阙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一、上阙:北国雪景,江山多娇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⑴词句作用――总写北国雪景:冰天雪地、广袤无垠。“北国风光”是上片资料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⑵词句境界:诗人登高远眺,目力所及,“千里”“万里”,“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轻盈飘舞,茫然一片,纯然一色,静动相衬,韵味无穷。诗句意境开阔,表现出诗人宏大、豪迈的气魄。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⑴词句解析:“望”字统领下文,至“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登高远眺”,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山丘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长城内外”,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自西向东,地域广阔,照应“千里”“万里”。
⑵词句的境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描绘冰封雪飘的风光,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⑴词句解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述,活泼奔放。“欲与天公试比高”,实乃“山”“原”与天相连,表达出诗人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豪情壮志。
⑵写法鉴赏:“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⑴词句解析: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一派新的气象,妖娆娇艳。
⑵写法鉴赏:“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二、下阙:议论抒情,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⑴词句解析: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结构严密。
⑵词句境界赏析:祖国山河,如此完美;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
诗人举出五位封建帝王,一一评说,措词极有分寸。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三、总评全词
《沁园春雪》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妖娆完美的北国画面,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教学设想】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资料,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
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这样做,不仅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
(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资料,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述,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透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之后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
1.写景抒情。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之后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
1.联系《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沁园春雪》,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2.抓住领起诗句资料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资料;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的意思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入情入境,朗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资料,感受情感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毛泽东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资料,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资料,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二、抓住诗词意象、关键词句,研读词的上阕所达之意、所表之情,借鉴诗词写法,学习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述,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述,“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读词的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表达自己的抱负,学习议论抒情的写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完美;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抓住情感,观看音乐视频,升华诗词主旨,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介绍诗歌的一般常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掌握诗中的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
潜力目标: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朗读古典诗歌。
2、理解本词借景抒情的写法。
3、了解作者的伟大胸襟。
教学难点:1、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2、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1、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透过朗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探讨,教师从旁引导,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说出与雪有关的诗词名句,引入课题。
2、介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应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听录音,初步感知全词的感情基调。
2、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读。
(2)“江上如此多娇,以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读。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学生自由朗读,注重停顿、重读以及情感。
(二)学习上阕
1、概括本词上阕的主要资料(描述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壮丽山河)
2、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出了视野的辽阔,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抒发了词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找出词中即写动景,又写静景的句子并分析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4、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领起?它统摄了哪些句子?
(“望”字领起。它统领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对偶、拟人修辞。“银蛇”比喻积雪的群山。“蜡像”比喻高原上积雪的丘陵。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化静为动,形象的写出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世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7、讨论:上阕最后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能够看出?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虚景。“须”字可看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8、在那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胸怀博大宽广,气魄雄伟旷达。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9、学生齐读上阕。
(三)学习下阕
1、指名读。
2、词中是怎样由上阙对祖国山河的赞美转入对历史人物的评点?(由一个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的。)
3、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哪些资料?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词中提到了哪几个杰出的历史人物?用哪个词对他们进行了总的评价?“惜”字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进行总评。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褒有贬,即肯定了这些杰出人物的赫赫战功,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5、讨论:“风流人物”指什么人(风流人物,是指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就应是人民群众,也就应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就应是诗人的自况。)
6、作者为什么要评论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比较,“英雄”与“风流人物”比较,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到达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四)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下阕转入抒情、议论。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学生再读两遍课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来,让我们再一齐“高歌”!齐读《沁园春雪》
- 上一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案
- 下一篇:拿来主义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