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随笔
满大街的人,于是我进商场去走linkmall,每个人进去的时候都自然的为后面的人扶门,当然我也不例外,出乎意料的是我后面那个穿着漂亮连衣裙画着精致的妆容的姑娘,见我扶门,个性投机取巧的快走了几步,全然没理她后面一个推着婴儿车的爸爸,我一下火大,突然松手,她也最后本能的伸出手挡了门,差点被门撞。她和我擦身过去的时候,我没顾得上白她一眼,继续为后面那位推车爸爸开门。
还是满大街的人,我从地铁出来,身后几米开外是一个双手提满购物袋的妈妈,儿子走在前面。于是我扶门等了几秒,小朋友边跑边跳的出了门,仰着头对我说than—kyou—(故意拉长声)然后开始笑,我也故意拉长声笑着对他说noworri—es—。他妈妈在后面也笑,就在我转身离开时,他又笑着拉长声说MerryChristmas,于是我也按照他的语气和表情说MerryChristmas。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平安夜去教堂的路上。我坐在教堂里,听着主教宣讲时一向在回想第一件事,并且开始反思自己。[由整理]
小时候在读者还是青年文摘一类的杂志上看见过一篇小文,大意就是讲一个人回家总是态度友好尊敬的跟门口的邻居大爷打招呼,但是大爷每次都不理他,同行的朋友问他:“人家都不理你,你还每次都打招呼?”他回答:“他不理我,是他的事。我打招呼,是因为我的教养。”这小文对我影响挺大,之后每每遇到类似状况时,我都尽量不跟那些人计较,默默告诉自己:我是个有素质的人。以往也经常碰到一些这样的小事,当下也会不爽一下,但也该怎样还怎样。当我松手那一瞬,看着门滑向她,内心很爽,觉得我给了她惩罚,甚至有点报复的快感,而且这个感觉有点让人上瘾,想体验第二次。冷静下来后,就觉得后悔,觉得自己太留意眼,不善良,也有点内疚。
内心纠结的本质其实是:做一件事时,要不要根据别人的反馈,决定自己后续的策略?(这让我想起一个科普小游戏“信任的进化”,大脑袋飒同学在微博上9月10日转发,有兴趣能够看看。)当然理智聪慧如大家,肯定能够区分:一些事,无论别人什么态度,自己都坚持;一些事,对方不反馈,就暂停;一些事,对方不反馈或给与负面反馈,就放弃;还有一些,只要对方有行动,就直接反击;等等不同状况。当然,每个人尺度不同,把握的分寸也不同。
平安夜,教堂的仪式温暖而神圣,平静而安详,我坐在两个奶奶中间就思考着上述这个问题,也针对具体的几件事想了想应对的策略,博弈论真的很烧脑,以至于主教讲些什么,我并没太听到。几次起立跟着哼唱几首圣诞颂歌,内心也平静了些。看大家跪下忏悔、祈祷的时候,我在想:如果这身边的奶奶,估计她们不会做出“故意松手”这种事情。恶,就是恶。每个人都有一些阴暗面,通常我们把它掩饰的很好,从不轻易示人,但真的在情绪化的时候,冲动一点点,可能就对别人造成了伤害。
如果是以前,我不会觉得“松手”是个值得反省的举动,每个人都有小恶。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也都会耍一些小伎俩,人性嘛,这很正常。此刻会主动反思一下这些小事,并不是因为自我要求高,而是害怕“小恶”带来的愉悦感越来越强烈,从而“恶”变得越来越大。“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櫱之谋,皆由抵巇。”还是扼杀于萌芽吧。
第二件事,让人充分感受到陌生人之间的和谐与愉悦。这就是平日里的小完美,也正是这些小小的完美让人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
愿大家感受到幸福,并且给别人幸福。圣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