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安全感
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老师对我说我的孩子性格有很大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安全感。我心头像闪过一道霹雳,最不期望的问题还是出现了。
其实我觉得很对不起孩子,这种不安全的焦虑感多半是被我渗透的。不得不说孩子模仿潜力和感知潜力真的是超强,哪怕我的性格中的很细微的小毛病显露,我都能从孩子忽然变化的眼神或者表情里看出他的感知。
当年孩子出生时我就在外地工作,每两周才能回家待一个周末,当时总是觉得孩子小,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此刻看来才发现大错特错了。孩子对家庭稳定的感知是超出成人的预料的,其实我个人的性格缺陷就是受了家庭的影响,但是我却抱了一丝侥幸,认为我的孩子比自我会更坚强……此刻想来真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怎样才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透过查阅资料,方法无非两项:一、父母和亲人加强和孩子的互动,要多陪孩子玩耍,多给孩子鼓励,在孩子受到外界伤害时第一时光先给孩子抚慰。二、增加孩子与外人的接触,不仅仅仅是和同龄孩子玩耍,也就应包括与大人的接触。而这两方面我显然做的不够。
至于第一条对于像我这样的生活在北京圈、上海圈的技术工程师这还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选取。其实在北京工作的有很多像我这样家住河北,周末才回家的上班族,我们之所以这样奔波也无非是为了节约在北京租房或者买房的成本,但这也必然放下了和孩子相处的时光。我身边也有买房或者租房的同事,我当时还不理解他们这样增加生活成本的选取,此刻才明白,世事总是公平的,有舍必有得。我得了生活成本的降低也同样舍了陪伴孩子的时光,落得孩子性格的缺陷;那些租房和买房的同事舍了生活的品质却得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舍得之间的取舍到底孰轻孰重呢?
还有在孩子受到一些小挫折的时候,比如摔跤、打碎东西、和小朋友打架,我们该立刻安抚还是让孩子自行治愈呢?两种观点各有拥趸。其实还是上方的道理:世事平衡;立刻安抚孩子会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孩子自行治愈虽然锻炼的孩子的自立潜力可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冰冷孤僻。我觉得在孩子很小,潜力很微弱的时候还是就应以满足孩子的安全感为先,毕竟不安和焦虑的性格缺陷和短时光的自立潜力较差在相比之下害处更大。
至于第二条,我觉得大多数家庭也存在问题。鼓励孩子的探索天性不仅仅仅需要孩子发挥本能更需要父母带给条件。此刻回想以前带孩子去玩游乐场,只是因为自我觉得不划算或者认为孩子玩不了或者玩不好就拒绝了孩子去尝试的渴望,那节省下来的区区钞票和孩子探索勇气的丧失相比之下又算的了什么?
还有,此刻大家都住高层,家庭间的交流少得可怜,我们的家里一年到头能接待几回朋友呢?冷冰冰的房子里只有爸爸妈妈最多再有爷爷奶奶,如此小范围的人群又怎样能给孩子带给学习和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呢?而且我自我的不安全感也更多是因为交流圈子的微小和薄弱。由于异地工作加之专业性太强,我的人脉圈子仅仅限定在了同事和同学之间,而随着交流频次的减少以及完全缺乏应对面直接的交际,同学之间的联系也日趋薄弱,最后也不免沦为泛泛之交。然而我们的生活是涉及方方面面的,交流圈子的局限也导致我们对社会其他方面的未知和不安。有个同事曾说起过这些隐忧,他说除了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行政秩序比较透明外,像我们最终落地的城市里都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江湖规矩和潜规则,而我们这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工程师在投入社会生活时会遇到无比大的阻力!此刻想来确实如此。缺乏上辈人那时的众多的亲戚兄弟,缺乏上辈人那时的亲密的邻里关系,缺乏上辈人酒肉攒起来的三教九流的朋友,我们这代人活得就像形单影只的纸片,所以安全感必然缺乏。其实我们这代人还稍微好一些,毕竟还经历了90年代前的传统社会生活的尾巴,但是像我们孩子这代人就真的是实实在在的“孤家寡人”,不安全感在所难免。
我带孩子在公园玩耍时看到几个同城的家庭透过某些兴趣网站建立了联系,然后组织了每个周末的群众活动,大人之间交流兴趣和育儿经验,而几个有年龄差距的孩子在一齐玩闹,这不仅仅仅让孩子扩展了交流范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了学习和模仿成人交际活动的机会。所以这种形式我觉得十分好。另一方面我也计划每周或者每两周和一位同城的朋友进行聚会,如果能够我期望是在家里,这不是贪图便宜,而是透过这样一种刺激让自我更注重对家居环境的改良。此刻总是强调情商的重要性,而情商的培养当然就应从家居环境的提升开始。
总结起来,让孩子增加安全感其实也是要增强自我的安全感,也就是需要我们扩展自我的生活,不能再局限于自我的小小范围。要热爱生活,要更自信和乐观地应对周围人,关注朋友,在意朋友,让自我的生活更丰富多彩起来。
- 上一篇:一念一世界_心得体会
- 下一篇:家庭教育的本质_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