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坊“走古事”
每年正月十五的“走古事(在客家话里,走是跑的意思,而不是一般意思上走路的走)”是罗坊的狂欢节,那里真可谓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挤满了人,真不愧“狂欢”二字。前几年我们去过一次,今年同事一向叫我们去玩,就再次见识了他们的狂热劲头儿:
(这就是“古事”,看见没?)
昨日一大早我们就从家里赶来,然后到学校与他们汇合,因为怕去迟了,摩托车进不去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所以我们一碰面后立刻就出发了。一进入罗坊的地界就看到一个巨大的充气条幅上写着:“客家狂欢节之乡——罗坊欢迎您”,瞬间给人以暖烘烘的感觉,旁边还竖立着一个更大的灯箱广告,上方写着“热烈祝贺客家第八届文化艺术节圆满成功”。[由整理]
看着连绵不断的广告语以及身边时有时无的盛开的点点桃花,还有一路上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真的热闹非凡,本来还有点凉意的我们,一下子就觉得温度升高了不少,呵呵,节日的气氛真浓厚。
越靠近罗坊“走古事”的地方,这车辆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有摩托车、小车、甚至还有自行车,把本来就不宽敞的马路挤得人转不得身!要不是有不时出现交警的在维持秩序,我们更是无法移动:一路上老公只能用脚踩着车前进,而不是骑车前行!而小轿车一类的大型车辆早就停在一边无法动弹了,车上的人们只好下车步行了。
一路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来到同事的家里,没坐下多久我们就去看“古事”了。刚好我们一走出巷子就迎面碰上了锣鼓声声、彩旗飘飘的“古事”队伍。于是我立刻叫同事按下快门,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头,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也不明白是否清晰。
于是我们就随着这热热闹闹的大部队往前走,一到乡政府门口,我们顿时傻眼了:哇,偌大的坪里到处都挤满了人,像台阶这些有利地位早都站满了人,甚至连人家的楼房上都挤满了人,早都架好了长焦相机或摄像机!到处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到处都是鞭炮的硝烟味儿,雾蒙蒙的一片,呛得人连呼吸都有点困难了,但是谁也不想离开,还是伸长了脖子在观望。在人多的地方,太阳也不甘示弱,不一会儿我们就满头大汗了,热得不行,孩子们更是开始一件件地地脱衣服。看着一张张满头大汗红扑扑的脸孔,每张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与激动,真有一种过节的祥和气氛,我又叫同事按下快门,同时她也不忘给我们一家子留影纪念。
乡政府那里看完了,这些“古事”就要下河了,这下河才是客家狂欢节的最高潮。上次来因为没有本乡的同事做解说,我们怎样也想不明白,好好的“古事“为啥要下河?要明白有的年份的正月十五可冷了,那河水是刺骨的冰冷啊,但是他们依然一个个地在水里行走,而且是众多人抬着一个个将近2吨左右的“古事”,然后还要在寒冷的河水里分出个你胜我负来呢,真的很不简单,同时也很令人费解!
这次有了同事的解说,我们才豁然开朗:原先罗坊这个地方以前一向是火灾多发的乡镇,有一天有一个人(神仙转变的)告诉他们要在正月十五那天,把那个火星子扔进河水里,然后用“剪刀”剪断火星,这样“火患”就能够免除,以后就能够太平无事了。先人们就按照仙人的指点,他们把点着香火的“古事”抬入河水,然后人们在河里走着“剪刀”型的步子……,那年真的火灾减少了很多。至于事情的真伪谁也无从考证,但是他们以后就在正月十五那天“走古事”,然后不分晴雨、不分冷热,都会把“古事”抬进水里,竞相争走。慢慢地,“走古事”就成为他们那里的风俗,并且代代相传,慢慢就演变成这天浩浩荡荡的一场文化盛宴。
等待总是痛苦的,我们一行总共有15个人在河边守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还是不见“古事”下河。
那叫一个焦急:我们都汗淋淋的了,真是又渴又热,喝完了矿泉水,不解渴;吃完了橘子,还是口渴;啃完了甘蔗,还是口渴。连太阳也不放过我们,毒辣的太阳都把人晒得花眼了,一个小孩把氢气球弄飞了,但是我们怎样也找不到气球的踪影!……
千呼万唤的“古事”最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下河了,整条河都沸腾了:维持秩序的人,下河了;抬“古事”的人下河了;拍照的人下河了;看热闹的人也下河了……那河水立刻就浑浊不堪了,河水都倒流了,但是河水里的人们丝毫没有顾及这些,他们依然抬着厚重的“古事”趟着齐腰深的河水艰难的前行,慢慢地一个“古事”超过前面一个了,于是掌声、吆喝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真是豪气冲天啊!又一个“古事”超越了前面一个……七个“古事”就这样在成千上万人的呼喊声中你争我赶地走完了全程,年轻的、中年的、老年的人们,无一例外的一个个都湿透了,脸上更是挂满了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河水的水滴,但是他们的分明写满了快乐与自豪,这才是狂欢节的真谛!
狂欢、狂欢,图得不就是一个快乐吗?充满活力的人们,热爱生活的人们,我为你们喝彩,我为你们加油!
- 上一篇:英语格言:Better late than never
- 下一篇:灰色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