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杂谈
说起七夕,让人不免会想起牛郎和织女。一对跨越“门不当、户不对”的年轻人,冲破天上与人间的重重束缚,实现短暂的相见,一见钟情式相知,到激情燃烧般相爱,然后又以杯具式收尾。这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传说于千年不断,不断。不论是原著版,还是野史版、山寨版,让古人和现代人津津有味般绵绵谈论与评说……
古人感叹七夕的诗句可真不少,搜了一下,如下: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由整理]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遥忆当年授课时的语文老师,对牛郎织女传说的评价,学生仍记忆犹深:所谓传说,但是是当年统治阶级统治下的平民百姓对完美生活的一种向往。什么是向往?也就是完美生活或许能够实现,或许不能实现。而今,还有几人能想起当年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
互联网的传播,让每个人对七夕的理解更趋于通俗化和娱乐化。有人说,七夕本身是个伪命题,自古到今就是一个没有经过通史严肃核实和记载的传说,抛却前面的定语,就剩下“传说”二字;有人说,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领悟古人过去对七夕感情的伟大歌颂,要用三个代表去深刻领悟先进文化的引领;但也有网友笑谈,所谓牛郎织女的感情,但是是现代娱乐圈内那些有钱人的资本游戏而已。
此刻的七夕,文化之味愈来愈淡,人性和金钱气息却越来越浓。每到七夕前,什么十大主题情趣酒店等你来,约吧;什么深情酒吧忆情深,拍吧;不少小旅馆、饭馆也来凑热闹,在门头上挂起了横幅:今夜,你会不会来?
哈哈哈,晕菜!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在当年,用一个名词来形容叫:赶时髦!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感叹情如纸薄。对待拍拖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见钟情,三分钟热情,一言不合就分手,一言不合就离婚。就像菜市场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越来越娇情,越来越脆弱。感情免疫力不断退化,犹如江南十八蟹,一蟹不如一蟹。
假如织女不下凡到人间,假如不去河里洗澡,假如河里没有水,假如牛郎没遇见,假如牛郎长得丑,假如……越想越离谱。突然间想起了传说中那头为牛郎织女牵线架桥任劳任怨的老牛。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说,那是一头功德圆满的牛,心有善念,成就他人,终成正果。
我好奇的是,此刻的年轻人,还能记起当年那头甘当电灯泡的老牛吗?
这天微信圈有一条关于七夕的微信,让人为之眼前一亮:
何谓七夕:
一惜父母,二惜儿女;三惜手足、亲情;
四惜知己朋友;五惜同事;六惜对手;七惜缘分;
人生短暂,勿忘感恩,且行且珍惜!
刚才外面鞭炮声大作,这是有牛郎要向织女表白的节奏吗?
本来还想胡言乱语几句,看来有人抗议啊,罢了。
跟年轻人说一句:感情总是要有的,但精神上门当户对才能更长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七夕快乐!
- 上一篇:唐诗三百首--王维--《过香积寺》--原文、翻译、
- 下一篇:致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