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的教学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昨天能背诵课文的举手,有多少?昨天还不能背诵的同学抓紧时间,这是要默写的,现在请大家背一遍。
(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你最喜欢背哪一节?
学生:第四段。
教师:那你背一下。
学生:万里赴戎机……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它讲了战士英勇善战。
教师:我补充:朔气……表现了木兰的坚韧。
学生2:喜欢第三节。
教师:背一下。
学生2:东市买骏马……
教师:为什么?
学生:好背。
教师:好背也是原因,为什么好背?
学生2:有规律。
教师:什么规律?
学生:互文,排比。
学生3:我喜欢旦辞一段,也因为好背,因为前面有“旦辞”,后面也有这个。
教师:所以,第三段看起来长,其实很好背。那么,前面句式一样,只是在里边换了个字,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叫复沓。在前面也有──
学生: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学生3:我喜欢问女何所思……一段。
教师:为什么?
学生3:写出了她的爱国。
学生4:写出了形势急迫。
教师:写形势急迫是为了烘托?
学生:孝顺。
教师:烘托爱国,孝顺。大家说了自己喜欢的段落,都有自己的道理。
描写木兰从军准备的段落:
学生:东市买骏马……
教师:战场环境恶劣。
学生: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战争残酷。
学生:将军百战死……
教师:木兰勤劳。
学生:唧唧复唧唧……
教师:木兰内心的担忧。
学生:问女……,昨日见军贴……从此替爷征。
教师:对,就是这一句,非常替她的父亲担心。
教师:昨天我们还介绍了一种新的修辞:互文。请同学把东市……这几句翻译一下。
学生:在东西南北到处挑选东西。
教师:“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
学生:将军战士出生入死回来了。
教师:对,不能翻译成将军死了,壮士回来好了,今天我们该看第五自然段,大家先一起读。
学生朗读。
教师:大家先总结这段的主要意思。
学生:征战归来。
学生:可汗赏了很多东西。
教师:不同的人看到的不一样啊,我们看关键的句子?
学生:愿驰千里足。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不知道,她是女的,怕砍头。
学生2:两个原因:1,她太孝顺了,2……
教师:从中可以看出她有什么品质?
学生:孝顺,不被财富诱惑,爱国。
教师:不当官就爱国吗?换个词?
学生:不贪图功力。
我们看看第五段应该怎么归纳?
学生:辞官回乡。
教师板书。
教师:中间有个字,策勋十二转的转,赏赐百千强的强。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这个强字现在还用,比如“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50%强,好,大家背一下这一段。千里足就是……
学生:千里马。
教师:好,大家再互相背一下。
(学生自己背诵)
教师:现在大家一起背诵(学生背诵),大家有什么问题?
学生:送“儿”还故乡,为什么不说女儿?
教师:同学们来回答。
学生1:女儿儿子都在古代称儿。
学生2:因为人家不知道她是女儿。
教师:大家都有道理。
学生3:当时女儿是不能参战的,所以她称自己是男儿身。
教师:大家都有道理,但是女儿不参战的说法更合乎作品,而说女儿也是儿我觉得更有人情味。
教师:第六段,为什么木兰急忙回家,官都不作?
学生:孝。
教师:不要什么都用孝,孝能说明一切问题吗?大家自己读一下,体会一下。
学生自读。
教师:怎么都不读,大家一起读一遍。
(学生齐读)
教师:为什么她要回家?
学生:爷娘,阿姊,小弟。
教师:大家多想一下,故乡到底什么吸引了木兰?
学生:家,父母。
学生:有她的伙伴。
教师:哪句?
学生:出门看伙伴。
教师:这是她故乡的阿?
学生:不是,是战友。
学生:她家乡有衣服。
教师:是阿,女孩子还是喜欢自己姑娘的衣服,不喜欢军装,她还是喜欢回来当漂漂亮亮的女孩子。
学生:她还想她的房间,开我东阁门……
教师:为什么?
学生:战争睡的不舒服。
学生:还有她的亲戚朋友也想念她阿。
教师:这点找得不错哦。
学生鼓掌。
教师:从哪里看到的哪?
学生:爷娘闻女来……
教师:是阿,每个人的动作是不一样的,父母?
学生:出城。
教师:说明思念很深阿,那么阿姊呢?我请女同学来说……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你站一会。
教师:木兰的姐姐怎么表现?
学生:当户理红妆。
教师:弟弟呢?
学生:磨刀,想以丰盛的佳肴来宽待姐姐。
学生2:姐姐打仗,风餐露宿没有什么好东西,想做点好的给姐姐。
教师:通观这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所有这些场面用什么可以形容?
学生:欢天喜地,亲人团聚。
教师板书:亲人团聚,你坐下。
学生:木兰多少岁呢?
教师:这个不知道。
学生2:反正比你大。
教师:木兰回来之后干什么?
学生:脱我……
教师:抓词语。
学生:脱,着,理,贴。
教师:说明木兰心情。
学生:很高兴。
教师:对,说明木兰当时的欣喜的心情出门看伙伴,伙伴的反应?
学生:惊奇。
教师:的确,伙伴十分惊奇。
学生:那她怎么洗澡呢?
教师:联想很快阿,马上联想到洗澡了。
学生:那她不洗澡阿。
教师:这可能要想到当时的习惯,但是当时的习惯我也不知道。
(学生稍微有些混乱)
教师:这肯定有很多不方便,但是也说明花木兰非常……
学生:机智,聪明。
学生:狡猾。
教师:对,但是怎么狡猾都出来了?
好,大家再把这段读一下。
教师:再回头想想,木兰对比了回家和做官,她选择了回家。这说明她心里的取舍是怎么的?她的理想中注重什么?
学生:亲情。
教师板书。
教师:她回家的生活很……
学生:欢乐,平淡。
学生:但是皇帝赏赐的东西她也可以拿回去阿。
教师:你认为皇帝赏赐的东西她拿回去了吗?
学生:拿回去了!
学生:如果是拿回去了就不用着“旧时“衣服了啊。
学生:她可能不好意思拿女人的衣服啊,所以家里只有以前的衣服。
学生:她说不用尚书郎,她既然官都不愿意当了,当然不会要财物。
学生:不一定!
教师:愿驰千里足,骑马能带那么多东西吗?
学生:她有伙伴啊!
教师:作品中没有交代她是否拿了,但是她官都没有做,应该看出她不向往荣华富贵
学生:我不觉得,因为女人不能当官的,所以她不能当。
教师:官不能当,但是钱还是要拿的,那么她拿来干什么那?
学生:当盘缠啊,孝敬父母啊。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文章中没有具体的交代,那么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作品对文章到底时一种什么态度?
学生:赞扬。
教师:赞扬什么?
学生:孝顺,看重亲情。
学生:我想通了,肯定她是向皇帝要些补品,回来孝敬父母。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但是我们看得出。作品对木兰是赞赏的,至于她要不要这些财务,作品没有交代,但是,要不要财务并不是评价英雄的标准。现在这段能背吗?
学生:能。
教师:背一下。
学生背诵此段。
教师:最后一段似乎与前面没有联系啊?
学生:有联系,与伙伴的话有联系。
教师:怎么理解呢?
学生:可能是对木兰的赞美,不是有安能辨我是雌雄吗?所以是赞赏木兰。
教师:那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借物比喻人。
教师:这里是用兔子的现象来比喻木兰这种现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走”是跑的意思,大家注意一下。“安能”就是“怎么能”,表示反问。这句话到底是作者写的还是木兰写的呢?
学生:木兰。
教师:同意是木兰的举手,同意是作者的举手,好多人是没有反应啊。
学生:我觉得是伙伴,哦,我觉得是作者。
教师:作者要干什么?
学生:起一个补充作用。
学生:这里是说木兰很机智。
学生:我觉得是木兰,因为上面是伙伴的话,这里木兰解释给他们。
教师:我觉得大家都有道理,两种可能都有。现在请大家思考:作品主要事件是什么?
学生:替父从军。
教师:但是。写打仗的只有几句话,写的比较多的是什么?
学生:回到家乡。还有3段。
教师:略的是?
学生:4、5段。
教师:为什么主要事件很简略,而其他的写得很略?
学生:突出木兰的孝顺。
学生:前面说了是备战,备战是为了父母。
教师:是一种儿女之情,还有回乡的感情,这样,对木兰的性格……
学生:进行了描写。
教师:这样,不仅没有影响木兰的形象,反而使形象更为生动,所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读者都喜欢这个形象。
[木兰诗的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