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文写春天,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感情线索,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然后背诵全文。
这一题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外现。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让学生对思路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此外,还可以把这一问题适当延伸,让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作者在绘春部分是怎样细致描写五幅春景图的。
本文分三部分安排,这三部分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到来,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重复使用“盼望着,盼望着”,突出了作者对春的渴望;春天降临后,作者尽情地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用浓墨重彩描绘这美丽的春天;最后用三个比喻直接颂扬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概括地说,作者是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安排全文的。
二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偷偷地”“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且“钻”字还透露出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三 给下列几组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嫩nèn,鲜嫩 眨zhǎ,眨眼 嘹liáo,嘹亮
懒lǎn,懒散 泛fàn,广泛 缭liáo,缭绕
薄báo,薄纸 烘hōng,烘托 蓑suō,蓑衣
簿bù,练习簿 哄hōng,哄堂大笑 衰shuāi,衰弱
四 文章写春花,还写了花下的蜜蜂和蝴蝶;写春风,还写了唱歌的鸟儿,吹笛的牧童:动静结合,较好地展示了景物的特色。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尽量写得生动活泼些。
这一题主要让学生明白:描写景物,不能简单地直接写景或只写静态的景,还要能在静景当中穿插动态的描写,或通过其他事物衬托出这一景物的动态。可从教学这一课开始就给学生留下这个作业,让他们边学课文边细致观察某一景象,然后在本课结束时完成这个片段练习。
[NextPage新人教版课后练习指导]
《春》研讨与练习参考答案
一、仿照下面的示例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感情基调,读准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语气要逐渐加重,表达期盼的心理、欣喜的感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起来了”,语气要一个比一个高昂)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句,要读得亲切)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短句多,要读得轻快些,读出轻松愉快的感情)
二、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说一说课文描绘了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那幅图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答:课文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它们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喜欢的理由:示例:
(1)春草图(草报春)(第3段),写小草的情态、质地、色泽、长势。①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②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③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④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一个“钻”字,表现出春草的勇气和力量;“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春草破土是那么自然而然,是那么不引人注意。可正是这不起眼的春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嫩嫩的”写质地,告诉读者这是新的生命;“绿绿的”写颜色,给人以清新、祥和的感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从数量上写,宣告了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通过孩子的嬉戏从侧面写春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最后又正面写软绵绵的春草沐浴在轻悄悄的春风之中,进一步表现春草的柔和可爱。
(2)春花图(花争春)(第4段),写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由春花联想到秋实。
春草图抓住了春草外表柔和亲切却有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这一特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而这一段则又是一种写法,即按“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运用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
先看“树上”,“不让”一语点出了春花争艳的特征。这“不让”二字很难换用另一个词来传达其神韵。意思是:“我不愿向你退让,你也不愿向我退让。”有了这个“不让”,“赶趟儿”才有了前提,而“赶趟儿”也进一步丰富了“不让”的内涵:春花竞放,百花争艳,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写树上,先写鲜花怒放,接下来便写花的颜色,像火,像霞,像雪,正按照桃树、杏树、梨树的先后顺序来写,照应严密。以上都是实写,至于写花的甜味,便由实而虚。春花固然是“实”,果实却是“虚”的,由“花”联想到“果”,也就很自然地由颜色写到味道了。这样由实而虚写来,读者对春花便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感情,春华秋实,这怒放的春花孕育着累累的果实。
(3)春风图(风唱春)(第5段),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是“吹面不寒”,即很温和,不似严冬的刺骨冷风,也不似酷夏的炙人热风;二是“杨柳风”,意思是吹拂柳枝的风,给人以柔和的感觉。再从嗅觉来写,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馨香,这都容易理解,“酝酿”一词便要细细体会了。“酝酿”一词原意是造酒时发酵的过程,发酵过程中,酒香会不断浓烈起来,用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在春天的阳光下,如同酿造美酒,越来越浓郁越醇厚。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传送的各种声响。江南的春风原本是“轻悄悄的”,作者用鸟声的清脆婉转,笛声的嘹亮悦耳跟轻风流水应和,让有声之物托出空灵春风的音乐美。
(4)春雨图(雨润春)(第6段),抓住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写春雨,先是正面写:“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次数频繁。然后进一步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连用,使我们想起写青草“像眼睛,像星星”两个比喻的连用。同一个事物连用几个比喻,这叫“博喻”。这几个比喻必须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共同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表情达意服务。牛毛、花针、细丝都是很纤细的,牛毛细而稠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正面描写了春雨的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层薄烟”这个比喻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景状。
接下来作侧面描写。树叶儿“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触发读者的想象:大自然在春雨中沐浴,一切景物是那么新、美、鲜、亮。写傍晚灯光“黄晕”,是因为这是雨帘中所见的灯光,不写雨而让人体会到雨的细和密。写“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工作的农民”都放在春雨的特定环境之中。房屋是“稀稀疏疏”的,“静默”一词又是从侧面写出了春雨中安静和平且又温馨的气象。
先写春雨下的次数多、时间长,接着以“可别恼”三字为转折点,正面写春雨的可爱,又通过写树、草、人、村落,侧面烘托出春雨中的安谧平和的景象。
(5)迎春图(人迎春)(第7段),春到人欢,和开头呼应,引用俗语启迪。
以上四幅画分别写草、花、风、雨,这幅画的主体是“人”。天上风筝多了,也就是孩子多了。写风筝多了,不仅告诉我们春天到了,孩子们出来活动了,还让我们想象天空中风筝竞放的一派朝气勃勃、积极向上的景象。前面写春花“赶趟儿”,是写春花竞放争艳的景象;这里写老老少少“赶趟儿”,是写人们寄希望于春天,是在争春。然后还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及早作好一年的安排和打算,激励人们把握时间,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语句,品味语言的妙处。
1.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本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偷偷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悄然萌发的情状。“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2.野花遍地都是:杂拌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答: 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下遍地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野花“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繁多,分布广,在风中摇曳的特点。“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野花丛中,芬芳美丽。
3.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
答:这是侧面描写,写出了春雨“润”的特点。“逼”字用得好,春雨中的画面本身是朦胧的,柔和的,色调偏灰,“绿”“青”等近景的描写,表现出春雨滋润洗涤下的树叶,小草变得显亮夺目,作者把这一切用一个“逼”字,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 4.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了雨中的房屋,是静态描写。“静默”一词用的巧妙,它传神地描绘了动态雨中的安静和平的气息。
四、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将春天比作别的什么吗?
答:作者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分别强调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征(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的活力”);既是对春天的赞美,又形象揭示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还可以比作: 1、春天像美丽的新娘,绽放出幸福的笑容。2、春天像调皮的娃娃,找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呼地跑过广阔的原野。]
- 上一篇:《山中访友》课后练习指导
- 下一篇:《我的信念》课后练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