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阅读及参考答案
一:
(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3分)
(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4分)
3、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夜景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4、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寒”字在表达上的作用。(2分)
5、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1分)
(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点一分,两点满分)
3、作者主要通过视觉、听觉,抓住秋声和秋色来描写秋夜景象。(2分)“纷纷坠叶”句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树叶飘坠香阶之状。(1分)“天淡银河”、“月华如练”句则诉诸视觉,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明净的月光,营造典型的相思氛围。(1分)
4、“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1分)一个“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1分)
5、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细节描写:作者以“凄”字极为简练地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
二: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3.“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在我们所学的高中课本中,有一个词人就化用了此句,那是谁化用了呢?其化用后的句子是哪句呢?
4.请简要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以及全词的特色。
参考答案
(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3.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此词上片描写秋夜寂静,寒声细碎,天高月明的景色,以显示人在千里之外的孤寂。下片写羁旅人愁思凄凉的苦境。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
(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
答案:
(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四: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参考答案
(1)①动静结合。“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忧愁。
五
(1)请赏析“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4分)
(2)下阕是怎样抒发愁情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光比作白丝带,写出了月光的明朗可鉴,反衬出相思之苦,营造浓浓的相思意境;“年年”强调时间,“人千里”强调空间,从时空的角度抒写相思之情,境界更为开阔。(4分,每点2分。从结构角度,赏析此旬承接上旬夜色的描写、为下阕抒写孤眠愁思做铺垫也可)
(2)①直抒胸臆。“愁肠已断”谙尽孤眠滋味“无计相回避”,直接抒发愁情的沉重;②细节刻画。“枕头欹”写出抒情主人公倚枕的愁态,“眉问心上”从内心感受和外在表现强调思念之情对人折磨之深。(4分,每点2分。从借景抒情、夸张手法的角度分析也可)
六
1. 词的上片通过秋叶、秋夜、□□、□□、□□等典型意象渲染了秋日怀旧的气氛。(2分)
2. 这首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2分)秋声、秋天、秋月(答对1-2个给1分,答对3个给2分)
2.(5分)①上片借景抒情(1分),通过多重意象的反复渲染,烘托了词人的思念之愁(1分);②下片则主要是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1分),通过“愁”“孤”等字眼,直接表达词人的离愁之苦(1分);③这两种抒情方式相结合,使词人的感情抒发既委婉含蓄,又浓烈饱满,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1分)。
七
1.划线的句子从哪些角度对秋夜景象展开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妙。请简要分析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对秋夜展开描写,(2分)表现了秋夜的萧瑟、寂静、凄寒、旷远,既写出秋寒节候的感受,又表现了孤寒的心境,(2分)很自然地引出秋思。(1分)(意思对即可)
2.“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为想象之词,写酒化为泪,表现出酌酒垂泪的愁意;(2分)“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2分)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2分)(意思对即可)
翻译: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赏析:
《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词的上阕着重描写秋叶的景色,开头一个“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紧接着从视觉来写,视线越过珠帘投向楼外,看见垂地般的银河,皓月当空,将词人的思绪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阕。下阕抒写离恨,“愁肠已断”作情极之语,已不能自持,潸然泪下,在辗转难眠之中饱尝了愁苦滋味。最后三句用白描手法写愁思,很是真切生动。这首词层深曲折,愁意、愁态、愁容步步逼近,层层翻出,将词人怀人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词副题为“秋日怀旧”,是词人抒写秋夜怀人之作。众多著名的词评大家都对此词赞赏有加,认为此词做到了情景交融。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秋景,而寓情于中。词中描绘了黄叶纷飘、寒声碎乱、银河垂地、月华如练的秋夜寂寥萧瑟的景色,抒写了愁肠寸断、无法排遣的离愁别恨。词人为表达秋思,在写法上独辟蹊径,仅仅通过最富秋天特征的秋声和秋色作引,而秋思便顺理成章地被表露了出来。首先,词人在开篇写“纷纷坠叶”,是从听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写出落叶坠落石阶的情景。我们知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便意味着秋天到了。正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 而树叶飘落时,沙沙作响,这种声音即所谓的“秋声”或“寒声”。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这种沙沙声,人们便会感觉到一丝秋意。“寒声碎”三个字,既明示了落叶声音之细碎,又点明这落叶的声响带着秋之寒意。词人正是通过沙沙响让人们感知落叶之声,进而感知秋声,进而感知寒意。“寒”字兼写物境与心境,既描写出秋寒节候的感受,又衬托出词人孤寒的处境,可谓妙极。“真珠”五句,写的是词人在空寂的玉楼之上,卷起珠帘,登楼观看秋月的情景。词人用细腻的笔触,将此情此景描画得色泽绮丽,但又不失清正刚直之气。试想,在玉楼之上,高高卷起珠帘,极目环顾四方,此种意境,何其奔放!“天淡银河垂地”一句,则仅用六个字便勾画出了辽远空旷的秋夜之天空,难怪词评家皆赞此句为佳句,堪与杜甫“星垂平野阔”相媲美。“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采用惯常之意境,以月写相思,声情并茂,顿挫有致,遒劲有力。珠帘、银河、月色,在词人笔下都显得雄壮、奔放、激昂。
词的下片全为抒情,层层递进,反复咏叹。开篇“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以一个“愁”字,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三种不同的“愁”:酌酒垂泪之愁意、挑灯倚枕之愁态、攒眉揪心之愁容。愁之深,以至于词人不得不借酒浇愁。然而,酒还未到愁肠,就已经先化成泪了。酒化作泪的写法,在范仲淹的其他词作里也很常见。如他在《苏幕遮》中就写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但在本词中,词人又别出心裁,酒还未入肠就已化作泪,相比之下,此愁更深,此情更切。“残灯明灭枕头欹”,空中高挂的明月却明亮如昼,与之相比,屋里昏暗如灭的残灯更让人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在这种境况下,愁人倚枕对灯,凝思出神,其“愁”显得更加形象、具体。以此作铺垫,词人写到“谙尽孤眠滋味”,既顺理成章,又能深深地打动人心。结语三句,写这怀旧之事,向来都是没法回避的。不是萦绕在心头,就是郁积在眉头。通常情况下,古人写愁情,或写愁从心头转到眉头,或反过来,写愁从眉头转到心头。此处范仲淹又自出新意,写“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则显得更加全面,堪称佳句。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是源自此处。
全词情景交融,词人以景语入,以情语收,将怀人相思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深挚感人。
课后答案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⑵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
课后答案王安石《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阅读答案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mid……
笔记心得各级干部学习执法为民心得体会
“各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
笔记心得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
协议书济南市某美容院转让协议第2篇
__________美容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劳动法规和________市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本美容院经营的具体所需今制订此劳动合同书。 双……
剧本劳模宣传短剧剧本《阿咪也想当劳模》
1、机械厂门卫处,日,外。 清早,机械厂班长李玉伟开着别克赛欧小汽车驶进厂区,门卫室内的保安一边按开电动门,一边朝李玉伟摆手。 李玉伟:(摇下车窗,笑着打招呼)小秦,早。 保安小秦:(笑着)……
教程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一):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
课件“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