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这个城市,台侨优势突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漳州城市概况导游词,欢迎阅读!
漳州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最南端的一个地级市,辖一市二区八县,有 120个乡、镇、街道。全市土地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 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万人。
漳州始建于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全市共有革命史迹和名胜古迹28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东山关帝庙、龙海慈济宫、华安二宜楼、市区明清石牌坊、漳州文庙大城殿、龙海江东桥、漳浦的赵家堡、诒安堡和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和贵楼、绳武楼。漳州拥有各具特色的五大旅游资源:以东山、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为代表的海滨风光秀丽、神奇;以花市一条街、马口花博园为代表的花果园林绚丽、诱人;以土楼、开漳圣迹将军山为代表的文化古迹悠久、灿烂;以虎伯寮国家自然保护区、马洋溪漂流为代表的绿色生态葱郁、怡人;以千年古刹三平寺为代表的宗教朝圣地闻名遐迩。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2个(东山风动石景区、漳浦天福茶博物院),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漳州滨海火山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华安县、东山县、长泰天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南靖虎伯寮、云霄漳江口红树林),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个(东山风动石——塔屿景区、龙文云洞岩景区、诏安九侯山景区、平和灵通岩景区、漳浦前亭——古雷海湾景区)。漳州名人荟萃、文化昌盛,古代有陈元光、朱熹、黄道周,近代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等;漳州的芗剧 、潮剧、木偶以及木偶雕刻艺术誉满海内外,剪纸、灯谜、大车鼓舞蹈、木版年画等民间传统艺术丰富多彩。
漳州位于北纬23.6—25度,东经117—118度,是个依山傍海、有江、有平原的富庶宝地,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较好。全市拥有耕地面积250万亩,山地1230万亩,内陆水域、浅海滩涂180万亩。海岸线680公里,有众多天然良港,招银港区、古雷港区和东山港区都是深水港湾,多处可供建设 10万吨级以上泊位码头。全省第二大江—一九龙江横贯全境 。漳州平原是全省最大的冲积平原。漳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21℃,无霜期达330天,是个天然“大温室”,四季常青,物产丰富,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扇贝等海珍品。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
漳州是福建的重点侨乡之一,台侨优势突出,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中有1/3祖籍在漳州。漳台两地民间传统文化如歌仔戏、灯谜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面对台湾,南临港澳,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自古以来就是连接闽粤赣三省与通向台港澳、东南亚地区的交通要冲,区位独特,有利于对外开放。早在1985年,漳州就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地区,1992 年国务院批准东山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199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国务院把漳州市定为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1997年国家外经贸部、农业部和国务院台办联合批准漳州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全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5个,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已同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0亿美元。
漳州是福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鹰厦铁路穿境而过,国道 319、324线横贯南北,厦漳高速公路和漳诏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漳龙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市区到厦门机场不足50公里,南部几个县城到汕头机场只需半小时至1个小时的行车里程;漳州港被国家列为首批对台定点直航试点港口之一,招银港区、东山港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己对外开放,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300万吨。全国最大台资项目后石电厂已建成并上网供电,使漳州成为福建的重要电力基地。邮电通信设施先进,发展超前。全市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漳州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在衡量农业发展的13项指标中,漳州有12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全市已形成水果、花卉、蔬菜、食用菌、水产品、畜禽、饮料和香料等8大出口创汇基地。其中,水果、水产、蔬菜三个大宗农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地市级前列。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全市目前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00多家,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全市建成了福建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共有11类、99个产品获得“绿标 使用权,总数占全省45%以上。“漳州水仙花”、“漳州芦柑”、“王官 溪蜜柚”和“天宝香蕉”等一批名牌产品享誉海内外。全市培育壮大了一批工业重点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了以食品、电力、机械、电子、家电、制药等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有漳州发展、龙溪股份、片仔癀药业等三家上市公司,拥有片仔癀、万利达等2个全国驰名商标,22个省级著名商标,36个名牌产品。全市利用台资在全国地市一级居领先地位。至2003年4月,全市已累计批办台资项目1664家,合同利用台资66.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34.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三资企业数的47.2%、合同外资额的54.3%、实际利用外资的57%。引进台资大项目和特大项目不断增加,其中投资上千万美元有94家,上亿美元有3家。在台湾百家大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已有台塑、灿坤、统一、泰山、天福等在我市投资办厂。全市累计引进农业台资企业731家,占全国总数的1/10,农业实际利用台资6.35亿美元,占全省的1/3强。
在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漳州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并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漳州110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平和县西坑村、东山实小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建设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的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今日的漳州,正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按照建设“生态工贸城市”的目标定位,加快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生态品牌,提升城市品位,营造高尚人居环境。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漳州正在海峡西岸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