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当学此
学习当学此
1
前几天,学院一位老师叫住我,笑着对我说了一些口腔某学生的种种不贴合其年龄、学历的行为举止,无奈的他只好手把手的教那个学生做了那些本该会的事情。听后,我也是哭笑不得。类似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也多次遇到过,比如周末接到学生电话问老师在不在办公室、半夜接到学生电话问老师忙不忙、大二了见到老师低下头躲过老师、大三了还不能规范的写申请书、大四了还在问老师这个字怎样写、大五实习了还不明白请假要在事前……
在我们看来无非是一个人就应懂得常识,也是被比喻为“碎嘴婆婆”的辅导员不厌其烦的说过很多遍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知如何做,种种让人无奈、无语行为表现不禁让人反思:天天来无影去无踪的都在忙什么、学什么……是我们这些“碎嘴婆婆”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温室里的花朵太娇气而经历了太少风雨。
有年资老的同志以前告诉我,“对学生不能太着急了,一些事情要提前告诉他们,否则他们还真的不明白怎样做”。起初,我虽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但是我也是凡事尽可能公开场合告知学生如何做,之后我发现,无论说多少遍总有人反复的问一些之前说过的事情,一种感觉“好多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里面有态度问题的成分,但是很多事情明明是常识却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整理]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于1996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这天和明天》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该书阐明的终身教育思想直至这天依旧光辉四射,相应的教育资料是无需置疑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也指明了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学习的资料,其中德、美是做人的要求。德,立德树人,顾名思义是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怀的人;美,不是外貌的美与丑,而是心灵的美与丑,更是一种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观和审美潜力。
中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六艺”。礼,指的是古代的礼节(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也就是现代德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不能做好人,充分显示了礼节在成人、德在做人中的重要性;乐,指的是古代的六大名曲(云门、大成、大韶、大夏、大凄、大武),也就是现代美育,人之学“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强调了音乐为学习、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上述的资料更多的是实然状态,而我们要学习的资料就应是是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不仅仅仅是教育资料规定的实然状态,而且就应包括应然状态。学习做人的很多资料都不是实然状态的教育资料,更多的是应然状态的资料。在我看来,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做人,提高个人修养。学会做人,学会“讲礼貌、讲义气、行仁道、有修养”,也就是说大学生要努力成为具有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人,那里的人格不仅仅仅具备刚健的、用心向上的个人品质,还要肩负起社会职责和历史的使命。学习君子品格,既要练就“辞富不辞苦、坚志苦心勤力”品质,还要坚守“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气度;既要培养“知义不知利”的品质,还要修炼“成人不成己”的胸怀。
学习做人,提高个人修养,就是要完善人格。正如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说的那样“有什么知识比训练有素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人更实用呢”,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青年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成长成才、情绪管理与控制等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做人,提高个人修养,就是要改造心灵。就像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说的那样“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更好的东西了”,健康的心灵就像是一扇窗户既能够接收到世间雨露的滋润,也可发散出温润万物的光芒,有着健康心灵的大学生才是真正的有用之才。
第二,学习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练就过硬本领,需要青年大学生如饥似渴学习,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要了解社会实践经验,既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人文知识。大学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就应把学习作为一种职责、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汲取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类新知识,同时要广博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实现个人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何慧星教授曾说过,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体,把三个学科结合在一个专业上、结合在一个对象上。医学生就应努力成为具有深厚人文思想和高尚道德情操,具有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研究潜力,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具备不断学习潜力的医学专门人才。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素质卓越、通专结合、全面发展、医德高尚的医学专门人才。作为医学生,要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提高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医学理论素养、提高临床专业技能水平,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医生;只有具备了兼济天下、精诚济世的情怀和天下苍生健康使命的格局,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21世纪好医生的标准有四条:要科学脑、人文心、工匠手、艺术嘴。闫卫华教授倡导的“仁心、仁爱、仁术”的医学价值取向,目标就是培养的具备“崇善之德、向善之心、从善之术”医学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学习做事,增强个人素养。大家都在做事,也都有自我做事的风格。同一件事情,不一样人采取的方式方法是不一样的,最终取得的效果更是不一样,归根结底还是做事水平不一样、个人素养不一样。如何做事,我的经验:一是踏踏实实,干什么事情都不好高骛远,这首先是一种态度,态度不端正做不好事情必然会受批评,态度端正因其他原因没能做成事不必须会受批评。二是身体力行,不亲自做过一件事情永远不明白这件事情自我能够做到什么水平,做过了才有说话的资格,也就是发言权的问题,这是一种潜力问题,在做事的过程中检验自我、提升自我,正所谓增长实干潜力。三是持续激情,也许别人不懂你为什么那么富有激情的做事,也许别人觉得你比较傻做了很多不该你做的事情,但是别人永远不能体会到你能收获多少。
3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而大学正是青春中最完美的时光。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期望你们做到三个铭记,在石大医谱写“过去为之奋斗、此刻为之挥舞、未来为之骄傲”的青春篇章:
一要铭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应对的不单是人的病,更重要的是病的人。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忙;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之所以能够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那是因为它已远远超越了医学生的誓言!我期望你们能够铭记刚刚举起拳头宣下的誓言,这是我们将要为此而终身奋斗的方向!
二要铭记“大医精诚、博学济世”的信条。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中有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个信条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凝聚了“精”、“诚”之道,是因为它颂出了习医之人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之道,是因为它写出了大医“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仁心之道。
三要铭记“为职业而学习、为事业而努力”的格言。现代医学教育的始祖、临床医学泰斗威廉?奥斯勒曾说过:“行医,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感情感的表达。对待医学,当具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当肩负“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重任,当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当履行“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道义。在漫漫学医路上,无论遇到的是坦途还是陡坡、平川还是险滩、直道还是弯路,我期望你们铭记“为职业而学习、为事业而努力”的格言,成为健康守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