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坟时日本古坟时代的重要遗产,日本古坟的样式非常多,其中最特殊的当属前方后圆形古坟。这种古坟形式在日本之外仅有朝鲜半岛有一例。相关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坟冢样式可能受到大陆王朝墓冢的影响 古坟时代是以古坟为时代特征的时期。一般来说,古坟就是“拥有以填土筑起的高大坟丘的古代墓葬”,时间范围是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日本的古坟经历了前、中、后三期,按形制分类,有圆形坟冢、方形坟冢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前方后圆形坟冢。古坟时代与弥生时代的时间虽然是顺承关系,但墓葬形制与弥生时代的瓮棺葬、木椁墓等葬式有天壤之别。高大坟冢的出现,被认为是大陆因素和弥生因素结合的产物,尤以大陆因素为显著。 反观三、四世纪至六、七世纪的大陆,正处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时期除三国两晋贵族葬俗较特殊外,南北朝尤其是北朝,贵族修了许许多多的巨大坟冢,平城北魏墓葬、洛阳邙山墓群以及被讹传为“七十二疑冢”的磁县北朝墓群等等,又如南京附近的六朝墓葬均是此时期的产物。 日本古坟中,“前方后圆”的坟冢样式最为特殊,前部呈方形或梯形,后部呈圆形。此种墓冢形式在中国没有,在朝鲜半岛也仅见一例。日本最大的古坟——大仙陵古坟(传说的仁德天皇陵)便是前方后圆形式。最早的前方后圆坟为三世纪的箸墓古坟,传说为卑弥呼墓。关于前方后圆坟的作用,前方部应该承载某种祭祀职能,而后圆部则是墓室所在。 《日本起源考》提到西嶋定生提出“与中国王朝建立册封关系是前方后圆坟出现的契机”。松本雅明亦提出前方可能是大陆王朝墓葬前部坍塌的祭祀部分,在倭人模仿建造时,误以为是坟冢的一部分所致。 但松本雅明的观点仍存在纰漏,在女中国古代陵寝制度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祭祀与墓冢部分是分开的,并且有相当的距离,如果祭祀建筑坍塌,其基址也不会与墓冢部分相连。祭祀部分与墓冢部分相连应该是大陆明朝以后才出现的。 沈仁安认为“前方后圆坟是中国文化间接影响的产物”,因大陆不同王朝采取的主要坟冢形式不同,再加上中日有一百五十年的“失联期”,造成倭人眼中大陆贵族墓葬形制的不明确,在模仿时,建成前方后圆的形制。详细来说,西汉墓冢以方形为多,东汉墓冢则以圆形为多,魏晋期间不起坟,南北朝时以圆形,唐代又为方形,故造成外人眼中的混乱。 然而不如回到最根本的问题,即倭人修前方后圆坟时的想法是什么?这时再考虑是受大陆墓冢制度影响还是其本身“前方后圆”所承载的含义,如天圆地方的思想,又如日本本土宗教的结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