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阅读大全是一个以文章句子为主题的在线阅读网站。内含有各种经典好文章,爱情美文,诗歌散文,情感句子说说,范文资料等。读好文章,尽在集美阅读大全!!!
当前位置:集美阅读大全 >范文 >总结 > 正文

安德海怎么死的

2020-10-16 09:56德海 怎么

安德海怎么死的

  阅读精选(1):

  谁杀了慈禧身边大红人安德海?安德海怎样死的

  清同治八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巧妙地利用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治皇帝的复杂关系,智斩权监安德海。这次举动,震惊了朝野,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

  清同治八年(1869)七月初,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率两只太平楼船沿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楼船上悬着两面大旗,写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八个大字。大旗上又有一面小旗,中绘一个太阳,内有一只三足乌。安德海在船上挂出三足乌旗,无异于公然宣告:为慈禧太后办差。楼船的两旁插有若干龙凤旗帜,随风飘扬;楼船上仪卫煊赫,且有女乐成队,品竹调丝,所经之处,两岸观者如堵。

  飞扬跋扈的安德海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沿途一些趋炎附势的地方官不但不敢告发,还争先恐后地逢迎巴结,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为所欲为。七月二十日,楼船进入山东德州境内,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为自我做寿,带领众人向所带龙衣罗拜,引得民间议论纷纷,轰动德州城,也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刚直不阿的丁宝桢迅速命东昌府知府与济宁州知州等沿途府州县将安德海等“一体截拿在案,解省由其亲审”。同时于七月二十九日将此事以四百里奏折火速上呈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

  无视禁例,公然出京[由整理]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咸丰年间曾先后任湖南岳州知府、长沙知府,后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同治七年(1868),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师,丁宝桢率兵驰援,保卫了京城安全,清廷数次降旨褒奖、器重有加,后升任四川总督。督川十年,体恤民情,实心办事,深受民众爱戴。丁宝桢为官廉洁刚烈,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尤其是任职山东期间,智斩权监安德海,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充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向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之后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但是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状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恃宠而骄,终丢性命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十分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我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但是五天。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边红得发紫的权监宠宦,他在经过顺天府、直隶境内时,各级地方官吏怕得罪慈禧太后身边的亲信,皆隐忍不敢发,何以能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斩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两宫皇太后矛盾斗争的总爆发。两宫皇太后之间一向貌合神离。同治帝虽为慈禧太后亲生,却与慈安太后的关系更为密切,慈禧太后对此深为不满。同时,随着慈禧太后羽翼渐丰,她开始不能容忍任何人分享其权力,慈安太后越来越成为她权力道路上的绊脚石。慈安太后虽然懦弱,但也在意她中宫皇后的尊严和地位。安德海私出宫墙,慈安太后果断地站在同治、奕訢的一边,力主处决安德海,给慈禧太后以必须的震慑和打击。

  二是同治帝力主杀安德海。安德海得宠于慈禧太后后,目中无人,甚至对小皇帝都十分傲慢,时时事事掣肘,以致同治帝必欲除之而后快。接到丁宝桢的密折,同治帝立即表示:“此曹如此,该杀之至!”同时,借口母后养病,不宜打扰,未将奏折呈递慈禧太后阅视,只与慈安太后、奕訢紧急密商,得到了他们的坚决支持。同治帝于是迅速密谕丁宝桢:“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同治帝此举也是权力的一种暗中较量,是同治亲政前对慈禧太后干政揽权的有力反抗,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一种切实维护。

  三是安德海违犯了清朝统治者管理太监的严格制度。为防止太监祸乱朝纲,清朝对太监的管理严而又严,对犯事太监的处理毫不留情,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太监干预朝政的现象。安德海敢于以身试法,违犯宫规,终至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此外,也有慈禧太后借刀杀人的说法。慈禧太后与同治帝关系紧张,她对这种隔膜的母子关系一生都耿耿于怀,而安德海则对此难辞其咎。随着安德海在宫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在朝廷中树敌太多,对慈禧太后也造成了压力。为避免安德海对自我构成更大的威胁,慈禧太后逐步产生了除掉他的想法。因此,当安德海要求出宫时,慈禧太后明知不妥,也未加以阻拦。当丁宝桢奏折呈上时,慈禧太后借口生病,将此事交给了同治帝和慈安太后处理,使安德海沦为宫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也表现了慈禧太后政治手腕的高明。

  丁宝桢见机行事、巧妙地利用了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治帝宫廷政治斗争的复杂关系,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智斩权监安德海。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举动,震惊了朝野,连曾国藩都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

  阅读精选(2):

  安德海怎样死的

  安德海是清末咸丰年间的御前太监,那么安德海怎样死的呢?我们明白明朝就有太监祸国专权,因此清朝吸取了明朝的经验,对太监是有很多的限制,比如不许外出,官职不能超过四品等。安德海就是这样的一个清朝太监。

  但是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恃宠而骄,经常在宫中目中无人。安德海只是一个六品的太监,但是在宫中连小皇帝、恭亲王等人都不放在眼里。他还经常在慈禧面前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的关系,使得小皇帝经常被慈禧训斥。在同治八年时,安德海想要出宫游玩并趁机敛财,就再三请求慈禧让他出宫为同治在江南置办龙袍,并准备大婚时需要用到的东西。

  慈禧同意后,安德海立刻就带领一帮人前呼后拥的出京了。安德海虽然号称是钦差大臣,但是身上没有任何公文,也没有通知各个地方官员。经过山东德州时,当地的知州对这件事感到很不解,如果是钦差过境的话,为什么没有收到公文。于是就把这件事报给了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种种行为不满,得知这件事后,立刻拟好密折,个性指出安德海身为太监私自出宫这一条,这违反祖制但是大罪。不久后,就受到了军机处的密谕,密谕上的大致意思就是权权交给丁宝桢负责,将这个有罪的太监缉拿归案。于是丁宝桢派人抓住安德海后,令随从几人指正他,随后就将他就地正法了。

  安德海被丁宝桢杀死之后,有关他死后的墓葬所在之地,此刻有两种说法。一是他被斩首之后,尸首被草草收埋,此刻已不明白在何处了;第二种说法是,安德海被杀之后,他的尸首由族人运往家乡安葬。

  安德海(曹永廉饰)

  有传言说,丁宝桢在斩首安德海之后,本来是准备将尸首抛弃于荒野,让野狗饿狼分而食之的,但是在手下的幕僚的劝说下,才将安德海草草葬在一个乱葬岗上。以当时安德海生前的所作所为,丁宝桢有将他暴尸荒野的想法也不足为奇,那时的安德海在宫中权势滔天,他仗着有慈禧太后的撑腰,在朝廷之中安插亲信,扫除异己,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这种作为十分的痛恨。

  丁宝桢在用计杀死安德海之后,就想将安德海暴尸荒野,但是手下的幕僚,劝他冷静行事。因为虽然他顺利的杀死了慈禧身边的红人,但是也有欺瞒慈禧的行为。慈禧为了平息民怨或许不会对他做什么,但是他如果做的太过了的话,那么慈禧可能会不顾一切的对他出手。所以,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丁宝桢选取将安德海的尸首匆匆埋于一个乱葬岗上。

  但是,也有人说安德海的尸首是被他的同乡收回家乡安葬的。这种说法也是有必须的道理的,因为安德海在到达丁宝桢的地盘之前,先去了他的老家一趟,并将自我沿途所收的财富都分给了自我的族人。安德海在离开家乡的时候也带了几个年轻人,准备回京好好培养,谁知还未回京就被丁宝桢所杀。

  安德海被斩首之后,那几个年轻人为了报恩,所以恳请当时的丁宝桢,让他们将安德海的尸体带回家乡安葬,丁宝桢答应了几个年轻人的要求,最终安德海被安葬在了自我的父母的坟墓旁边。

  阅读精选(3):

  安德海

  人物简介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玩弄种种伎俩,以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党羽,广交朝臣,权倾朝野,人们把他比做明朝宦官魏忠贤。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奉承,得到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咸丰死后成为慈禧心腹,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参与“辛酉政变”等。同治八年,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

  个人简介

  安德海,人称“小安子”,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后自宫入宦,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

  1861年,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后,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奕,挑拨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

  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慈禧要派安德海出京赴南方采办服饰的消息,被同治帝明白后,立即报告了慈安太后,并且说,只要安德海敢走出京城,就立即斩首。慈安太后明白同治皇帝十分痛恨安得海,而她自我也深知安德海与慈禧的关系极不正常,如果任其所为、对不住咸丰帝在天之灵。于是就答应了同治帝的请求,并将这个消息迅速密报给山东巡抚丁宝桢,让他见机行事,务必杀掉安得海。

  安德海一行到达德州后,改走陆路,行至泰安县,由泰安知县何毓福逮捕并押送到了济南府巡抚衙门,由丁宝桢亲自审问。最后安德海当即被绑赴刑场斩首示众。同时被杀的安德海党徒还有二十余人。

  参与“辛酉政变”

  咸丰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宫。遗命以皇长子裁淳继承皇帝位,并派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弼幼主,主持政务。但是幼主的生母那拉氏暗中准备和咸丰皇帝的异母弟恭亲王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当时恭亲王奕正在北京主持与英法联军求和事宜。慈禧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让自已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暗地里窜回北京,来到恭王府,将夺权阴谋告诉恭亲王奕。第二天一早,安德海就匆匆别去,奕立即向承德行宫发了要求奔丧的折子。

  顾命大臣肃顺接到奕要求奔丧的奏折后,立刻找载垣、端华等研究对策。肃顺认为恭亲王奕是借奔丧为口实,实际上是来向他们示威、夺权,务必阻止他的行动。最后借口京师重地,留守重臣,一刻也不得离开,拒绝了奕要求奔丧的请求。

  诡计多端的慈禧,见肃顺识破了自我的计谋,立即与皇后商量了一番,最后下了一道密诏,盖了“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安得海星夜兼程进京,召奕速来承德共商除肃顺大计。

  奕接到密诏后,立即动身,打着奔丧的旗号,于八月初一日来到承德行宫。之后又在安德海的精密安排下,与两宫皇太后见面商讨夺权的阴谋,最后成功地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去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

  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由于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之间的秘密联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

  干预朝政

  安德海成了总管大太监后,开始妄想干预起朝政。安得海深知,两官皇太后部是女流,深居宫中,他有办法应付。而恭亲王奕本是咸丰帝的胞弟,政变后又当上了议政王,掌握了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大权,是一个有真正实权的人物,是自我专横跋扈的大障碍,务必设法搬掉这块拦路石。

  于是,他经常在慈穆太后面前说奕的坏话,而慈禧也正想解除奕手中的权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谋下,慈禧借用一个彻史弹劾奕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亲手写诏书,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的议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淮干预一切公事。一个月后,又以奕“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下令让奕“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庸复议政名目”。慈禧在这一反一复之间,既轻面易举地革去了“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又继续使用了奕,扫除了对自我的威胁。

  安德海得逞之后,又玩弄种种伎俩,以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党羽,广交朝臣,一时间安得海门庭若市,权倾朝野,人们把他比做明朝宦官魏忠贤。

  安德海和李莲英

  安德海(1844--1869),他在八九岁时净身,进宫后在咸丰帝身边为御前太监。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善于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丰帝和那拉氏的好感。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保桢擒获处决。可怜这位慈禧十分宠爱的太监只活了25岁就呜呼哀哉了。

  李莲英[1848--1911],他少年入宫,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莲英。他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16岁时,才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他和安德海一样备受慈禧的宠爱,可他与安德海不一样的是他在生前备受宠爱,尽享荣华,死后也哀荣之极。他活了63岁,比安德海多活了38年呢。

  这两人的人生结局之所以大相径庭,其实都是由他们各自不一样的政治智慧造成的。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个在最高统治者身边工作的人都务必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为他身处权力斗争的风尖浪口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乃至被“诛灭九族”。

  安德海,他的政治智慧太低。他虽说当年曾帮忙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载垣、肃顺、端华等“顾命八大臣”集团,但得势以后的他,不明白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上经常会有“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事情发生,他自以为自我依靠着慈禧就能够飞扬跋扈,傲视一切,太狂了啊!他甚至连东太后慈安太后都不放在眼睛里,还真是应了陕西关中人常说的一句俗语:“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七月初,安德海的两艘太平船沿京杭大运河扬帆南下,一路上以钦差大臣身份出现,趾高气扬地对沿途的大小官吏颐指气使,结果招致这些地方官吏一个个都对他心怀不满,这时,远在京城的慈禧和同治皇帝以及皇帝的亲叔父恭亲王奕之间的权力斗争又到达了白热化,同治皇帝便秘密下旨给山东巡抚丁宝桢,命他即刻处死安德海,理由是“擅离京城,违背祖制”,可怜这个被慈禧亲切的称为“小安子”的官居六品的总管太监,就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清王朝最高层的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如果他懂得收敛,如果他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或许就不会招致杀身之祸。

  李莲英,他的政治智慧很高。他明白政治是一门时刻充满危机的艺术,他更明白:身在官场,如果和上司的关系处理不好,人家就不会提你;如果和平级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人家就不会帮你;如果和下级的关系处理不好,人家就不会服你,所以,他采取的策略就是“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对慈禧和皇帝以及大臣们,他都以礼相待,极尽逢迎之能事;对宫内的太监们,他始终以平等待之,能宽则宽,能帮则帮。他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始终以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面孔出现,因此博得了皇宫内外的一致好评,就连和慈禧又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的光绪皇帝也对他颇有好感,夸他能“忠心事主”。这个李莲英啊,他还真有一颗平常心呢,时时谨慎,处处留意,就这样,他才平安的得以善终。

  从历史的记载看来,安德海和李莲英之间的交集并不多,可能李莲英只是安德海的部下。

  安德海怎样死的

  丁宝桢在山东做了近10年巡抚,为官廉洁刚烈。尤是其智杀权监安德海一事,更是为朝野震惊,至今仍被老济南人广为传说。

  尽管《清史稿》中对它的叙述只有区区140字,但在《清史演义》、《同治皇帝》等野史、小说中,该故事已被演绎出诸多版本。最精彩的当数“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事情经过

  安德海(1844—1869),祖籍直隶青县,10岁入宫,充内廷太监。由于他办事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因此深得慈禧太后欢心,成为慈禧太后身边备受宠信的大红人。之后,安德海恃宠而骄,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向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之后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但是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状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仗势骄横十分愤慨,接报后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并申诉了自我职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审办,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余年不准宦官与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监赴各省之事况”;二、龙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织造谨制,不用太监远涉糜费,且皇太后、皇上崇尚节俭,断不须太监出外采办,即使实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三、太监往返照例应有传牌勘合,绝不能听其任意游兴,漫无稽考;四、龙凤旗帜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内廷供使的太监,自知礼法,何敢违制妄用;五、出差携带女优,尤属不成体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县被知县何毓福抓获,与其随从陈玉祥等三人随即被先行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但是五天。

  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评价

  这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权阉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

  史书评价

  史书称他:能够讲读《论语》、《孟子》诸经;艺术精巧,知书能文。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不露一丝痕迹,以忠心获得咸丰皇帝的喜爱,以柔媚赢得西太后的欢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宠爱和器重。

课后答案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⑵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
2023-11-22 04:53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课后答案王安石《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阅读答案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mid……
2023-11-22 04:52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笔记心得各级干部学习执法为民心得体会

  “各级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
2023-11-22 04:12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笔记心得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
2023-11-22 04:08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协议书济南市某美容院转让协议第2篇

  __________美容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劳动法规和________市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实施办法,结合本美容院经营的具体所需今制订此劳动合同书。  双……
2023-11-22 02:36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剧本劳模宣传短剧剧本《阿咪也想当劳模》

  1、机械厂门卫处,日,外。  清早,机械厂班长李玉伟开着别克赛欧小汽车驶进厂区,门卫室内的保安一边按开电动门,一边朝李玉伟摆手。  李玉伟:(摇下车窗,笑着打招呼)小秦,早。  保安小秦:(笑着)……
2023-11-22 02:11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教程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  灰雀说课稿(一):  《灰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灰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列……
2023-11-22 00:41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课件“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阅读答案及原文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
2023-11-22 00:38暂无评论阅读详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