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佛教壁画 佛教是我国三大宗教之一,由印度传入中国,并经传播发展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分为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上座部佛教这三大系。那么元朝时期的佛教发展的怎么样?元朝为什么如此推崇藏传佛教? 元代佛教发展情况 元世祖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即位后,奉为帝师,命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帕思巴圆寂后,他这一系的僧人继续为元帝师的有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思连真、乞剌斯八斡节儿、辇真监藏、都家班、相儿家思、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旺出儿监藏、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亦辇真吃剌失思等喇嘛(《新元史·释老传》)。又终元之世,每帝必先就帝师受戒,然后登位。凡举行法会,修建佛寺,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多由国库支出,并常给与寺庙大量田地以为供养。而喇嘛僧则享有一些政治经济特权。 元代管理佛教的机构,最初设总制院,即以国师为领导。后又设功德使司(简称功德司)。至元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称宣政院,扩大管理职权,且在各路设行宣政院,代替了功德司的事务。僧官如僧录、僧正、僧纲等,也都由宣政院管辖。后来到至顺二年(1331)撤销行宣政院,另于全国设立广教总管府十六所,掌管各地僧尼事务。元统二年(1334),又罢广教总管府,复立行宣政院。 元代寺院和僧尼的人数,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统计:全国寺院凡二万四千三百一十八所,僧尼合计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若将私度僧尼糀E算在内,恐怕还不止此数。 元代皇室所建官寺很多。从至元七年(1270)到至正十四年(1354)在京城内外各地,建有大护国仁王寺、圣寿万安寺、殊祥寺、大龙翔集庆寺、大觉海寺、大寿元忠国寺等,这些土木费用都很浩繁。英宗至治元年(1321)所建的寿安山佛寺,铸一佛像曾冶铜五十万斤(即今北京西山卧佛寺的卧佛)。 元代没有大规模举行官刻藏经的事,这是因为大都(今北京)弘法寺原来已有金代刻成的大藏经版,世祖至元中曾重加校订,成为元代的弘法寺大藏(当时有《弘法入藏录》,今已佚)。至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间,更召集汉藏大德僧人学士等对勘汉藏两种大藏经的异同,编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卷。此外,民间私刻的藏经也还有几种版本。先是杭州余杭县南山大普宁寺白云宗僧徒于至元中募刻了大藏经版一副,约六千卷,此即通称的普宁寺本。 元朝为什么推崇藏传佛教 元朝属于外族统治。元朝之所以能够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统治华夏民族,主要得力于当时元朝推行的佛化政治。最初,元朝统治者只是为了通过扶植藏传佛教,沟通与西藏地区的关系,并达到“因其俗而柔其人”的目的。 当西藏归顺了元朝以后,忽必烈仍然支持萨迦派势力的发展。元朝定都燕京以后,册封了八思巴为国师,并且统领天下释教,在西藏、蒙古和北方部分汉族地区又大力推广藏传佛教。于是,在元朝这个大一统的国家内,藏蒙、藏汉等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密切的程度,西藏和中央政权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但是与此同时,元朝也试图用少数民族的藏传佛教来加强对汉民族的控制,于是,就致使民族矛盾越来越深,并且直接导致了元朝政权的灭亡。最后,元王朝的藏传佛教就开始腐败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