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云南大理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我最初对大理的印象,还缘于上个世纪的两部电影,一部是《五朵金花》,另外一部则为《阿诗玛》。如果说,这两部电影曾经使美丽的白族姑娘杨丽坤一夜成为大明星的话,那么一曲“蝴蝶泉边来相会”,也让大理扬名天下。 “在大理,大家知道怎么称呼姑娘吗?”为我们作导游的是一位皮肤黑黑的彝族撒尼人女孩儿,车子刚驶出昆明市区,她就开始为我们介绍起大理的风土人情来。 “在大理,人们称呼姑娘为阿诗玛,称呼小伙子为阿鹏哥,或者是阿黑哥……” “为什么呢?”有人问道。 “这和你们东北那边称呼别人为靓妹和帅哥是一样的,在大理不能称姑娘为小姐,她们认为小姐是游手好闲之人,讨厌别人这样叫自己……” “阿诗玛,阿黑哥,还有阿鹏哥……”这是人们将电影里的称谓用到生活中了,还是将生活中的称谓用到电影里了?导游没多讲,我自然不得而知。 很快,车子驶进大理,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烟波浩渺的广大水域。 “洱海?”我自言自语道。 “大家现在见到的那一片浩浩汤汤、上下天光的地方,就是云南第二大湖泊,闻名天下的洱海……” “……洱海,其实就是一座湖泊,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有很多著名湖泊,比如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长白山天池,新疆天池和喀纳斯湖,还有大西北的青海湖等等……知道洱海为什么会很著名吗?” 车厢里静悄悄的,似乎所有人都期待着她继续讲下去。 “对啦,说起洱海,这就要和我们大理著名的‘风花月’有些关系了……” “知道什么是‘风花雪月’吗?”黑姑娘再次卖起关子来。 是啊,风花雪月会与洱海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我第一次听人如是说,“风花雪月”竟然还有另外一种版本。在我记忆中,“风花雪月”除了在那个特殊年代,曾经被表述和批判为所谓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外,更多还是出现在旧小说中,那是描写才子佳人的一个概念,难道大理也不乏缠绵的故事吗? “……说到‘风花雪月’,大家不要误会,这个‘风花雪月’与那个‘风花雪月’毫不搭界,也没有任何关系…… 大家知道,大理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说到白族就一定要讲到苍山之麓,洱海南滨的‘风花雪月’。在大理白族人中,曾经有一首世代传诵的谜语诗。 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这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大理最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在大理,每年、冬两季是下关的风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风,最大风速达10级以上。由于下关地势特殊,风产生一种窜上而复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如人朝北走,风迎面吹来,揭行人头上帽子理应落在身后,却反而落在人的面前,反之亦然。 大理的上关位于苍山云弄峰之麓,在花树村有一棵名为“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植。“十里香”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每逢闰年则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据记载,此花在元朝至正年间尚存。现在的“上关花”为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随处都可以见到。 苍山雪则缘于苍山的海拔高和气温低,苍山之巅的积雪长年不化,即便夏季也是银装素裹,灿烂炫目。 有联曰,“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观赏苍山雪,一定要在比较远的距离选好特定的角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一览苍山壮观奇景。可以想象,洱海浩瀚而清澈湛蓝,湖面碧波荡漾。夜晚,行近洱海之滨,举手邀明月,玉镜高悬,低头观海面,浮光耀金,一片冰轮在浩淼中随波摇荡。 据说,每逢农历中秋之夜,居住在洱海岸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划船入海,举家一起欣赏相映在水中的金月亮。这时,天光、水影、明月、小船,还有远处依稀仿佛的苍山,便相依相映地构成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然而,我们作为匆匆过客,这幅令人心仪和神往的优美景致,只有尽力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车子继续前行,洱海也渐渐变得模糊起来。然而,大理的“风花雪月”却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