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处三国乱世,但仍有许多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书画艺术。然而可惜的是,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国时期绘画成就 在三国之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属于“百工之苑”,还没有进入艺术殿堂,因而也没有产生较为完整的绘画理论及较为成功的绘画作品。无论是“铸鼎像物”而“使民知神奸”(《左传》语)也好,或者是认为壁画是“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细今”(《家语》语)也好,都充分强调了绘画的社会功能,而没有对其艺术性给予足够重视。到了三国时代(及之后的两晋南北朝),这种鉴戒规劝被残酷的社会现实击得粉碎,人们渴望安定、幸福、祥和的生活,于是,绘画中更多地加入了现实题材的内容,因此,绘画由说教发展到反映现实生活,向艺术化迈进了一大步。如嘉峪关出土的约在公元240——280年的魏晋墓室中,发现了镶嵌了六百多块描绘人物活动场面的砖画,其中人物千姿百态,神情各异。酒泉丁家闸出土的此期墓室中,还画上了一只神情惊异的猫在偷看一个裸体的女子在扫场院。江苏南京等地发掘的墓壁上,无功无禄、不礼不 法、非圣非贤、道遥自在的“竹林七贤”占据了原来被神仙灵异、忠臣义士所占据的地下殿堂。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魏晋时期的绘画与思想解放相一致,都在追求人性解放、个性自由,追求自我的社会价值与审美实质。 但是,尽管如此,相对于同期的政治、军事、文学人物来说,三国时期专门从事绘画的画家并不多,而且,有不少绘画仍是两汉绘画说教的继续,如曹植的《画赞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国时期主要绘画作品 魏《贾逵像》:贾逵,字梁道,曾为豫州刺史,因功而赐爵关内侯。贾逵死后,豫州吏民极为怀念他,便为之刻石像、立祠堂。 魏《仓慈画像》:仓慈,字孝仁,曾为敦煌太守,因政绩卓著,死后百姓悲哀,图画其形貌以示纪念。 蜀《谯周图》:益州刺史董荣画谯周像于州学,并让从事李通颂之。谯周事见本书文学部分。 吴《邵畴画像》:邵畴为会稽太守,郭诞功曹,郭诞因罪被杀,邵畴亦为郭诞而自杀。吴主孙皓极为赞誉邵畴的节义行为,便诏令郡国画其形貌于庙堂,以训诫世人。 吴《黄盖画像》:黄盖为大将,,建议孙权用火攻曹营,结果大破曹军。死后,百姓思念他,便绘其像于祠中,四时祭祀。 吴《张温中妹画像》:张温事见本书文学部分。张温姊妹三人都有节行。张温二妹已许嫁丁氏,马上就要结婚了,突然为节义饮药而死,乡人赞其贞节,而图画其像。 以上皆为人物绘画,其作画目的十分清楚,是为了礼仪教化。三国时代的画家亦很少,下面据现有史料分而叙之. 魏国画家大多为从政之余而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