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小寂)不知该如何起笔。每次稍稍深入挖掘都需要直面过去,触碰不愿向外人展示的内里,而对过去死抓不放也实在是令人抓狂惊惧的一件事。书本翻久了会变脏、会卷边折角;记忆被翻得多了也就渐渐变得淡漠而不真实。
对,不是一次次回忆一次次更加确信,而是添油加醋的不真实。我很想知道,人的一生有多少时间是在回忆中度过的,这样就能算出何时才可以不再回想那些早已斑驳泛黄的从前,不再费尽全力回望已淡成天边一点的他们。
八岁撕心裂肺的分别,在完全陌生的地方不敢想象这样下去以后会怎么样。
十三岁喜欢上一个安静优秀的女生,以为自己会一直一直喜欢着她,终有一天会向她表白的。
十五岁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幻想着未来可以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十七岁夏天夜晚对着流星许愿,成年后会怎样怎样。
没有多少可以用自豪的、伤感的、兴奋的、的等等各种令人羡慕的语气叙述的事,而是用“简单的”、“平凡的”、“不着痕迹的”这样的词藻来概括形容。
他们齐齐遥望着在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之后的我,一如既往的期待和祝福。而我却隐隐心疼,隐了其中夹杂的恐惧疼痛、欺骗和别离,蹒跚地一路走来,一直背负着不肯放下,然而阴霾里那些明媚温软的光点却在不知不觉间零零星星闪烁着铺满整段路程,一直延伸到脚下。
前些日子翻到过去的一些鸡零狗碎的文字,推算起来应当是刚刚开始执笔记录内心的时候。读了两段以外的发现其中的欢愉和少年美丽的梦幻,与脑中记忆当时的消极语气相距甚远,惊异之余怀疑这些文字出自他手,却有意识到应当是记忆出了差错。
原本无误的记忆在逐次回忆中因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的侵蚀,近乎偏执地依照臆想中突出的状态改变着记忆的要点,逐渐偏离本真,摇摇欲坠。许久之后两相对照才发现,当时的状况与记忆中的姿态根本是南辕北辙。
是自己蒙蔽了自己的心目。恐怕这也是当时要记录那些零碎明媚的初衷吧。要告诉未来的自己,一直追逐的精致温暖的生活,是真真切切被他人需要的存在感,和灿若千阳的明亮的幸福;告诉忘却过去的自己,虽然梦总是被粗砺的石头绊倒摔跤扭腿闪腰,但可以抱头痛哭追悔莫及,也总比麻木地如死物一般冷眼旁观来的痛快,最起码没有沦为行尸走肉。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是由许许多多的方式组成的。思考的方式,做事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如此种种。这是我选择保持自我的方式。在不断叠加的年光中憧憬着闪闪发亮的方式,同时也在改变着或坚持着自己的方式。昔日少年一路迎着光芒一边回忆一边前行,这些方式也迎着光芒,而长久地在体内生长,越发强壮、越发坚不可摧。
我也如他们一般,随着岁月,迎着光芒,执着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