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要必读,是什么三字经呢?下面来看看!
从医篇
一引言
学中医,继遗产,登堂易,入室难。
三字文,文薄浅,撮精要,引玉砖。
治学道,贵恒钻,红与专,不可偏,
初浅精,继博览,多临证,积,
拜良师,勤而谦,承古训,续新篇。
二中医源流
中医史,越千年,流与派,出一源。
有,及伤寒,本草经,金匮篇,
难经书,号经典,为后学,立规范。
汉华佗,外科专,曾创用,麻沸散。
王叔和,著脉经,廿四脉,始贯终。
皇甫谧,针灸通,专书始,甲乙经。
巢元方,病理寻,撰名著,源候论。
唐王冰,攻内经,注素问,释文行。
孙思邈,医理精,倡医德,千金名。
宋钱乙,儿科长,著直诀,多新创。
陈自明,妇科详,编精要,著良方。
金元时,四大家,张子和,主攻下;
主火派,刘河间;重脾胃,李东垣;
阴不足,阳有余,主相火,朱丹溪。
李时珍,本草专,著纲目,海外传。
杨继洲,钻针灸,集大成,详且周。
陈实功,外科精,详其学,阅正宗。
张介宾,重命门,著类经,擅温肾。
叶桂书,温热论,阐病机,研究深。
程钟龄,内科精,著心悟,切实用。
江笔花,医镜撰,脏腑纲,药类编。
释伤寒,有柯琴,独见解,犹创新。
活血家,王清任,逐瘀血,验于今。
以外治,疗内疾,独一家,吴师机。
唐宗海,血证论,汇通派,志革新。
张锡纯,出晚清,参西学,而衷中。
明清代,著作繁,医之宗,数金鉴。
解放后,倡继承,弃糟粕,存其精;
中西学,长并存。相结合,为立新。
1中医将《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称为四大经典,为医家必读。也有将《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复原为《伤寒杂病论》,再加上《难经》,为四大经典者。
2华佗,东汉末年人,古代杰出的外科医生,并通晓内、儿等科。《后汉书》等载,他创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后,做内脏手术。著述已佚,现存《中脏经》是后世托名之作。
3王叔和,西晋人,其所著《脉经》内,整理列出二十四种脉象,使脉学系统化。
4皇甫谧,西晋人,著《针炙甲乙经》,按部位分经,详列腧穴、主治、症状。
5巢元方,隋朝人,著《诸病源候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宋朝曾被指定为医生的必修课。本书较系
统地对病状作了符合实际的描述及理论阐述,深受历代医家所重视。
6王冰,唐代人,著有《素问释文》,对素问作了全面注释,其中对运气学说,尤有发挥。
7孙思邈,唐代大医家,他不但有渊博的医学知识,而且刻苦治学,重视医德修养,所著之《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是我国较早的医学类书。
8钱乙,是宋代的儿科专家,著有《小儿药证直决》。
9陈自明,宋代妇科专家,著有《妇科大全良方》及《外科精要》。
10在中医发展史上,将张子和、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称为金元四大家。
11张子和,名从正。著《儒门事亲》,扩大了汗、吐、下三法的治疗范围。
12刘河间,名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及《宣明论方》等。
13李东垣,名杲。著有《脾胃论》等。
14朱丹溪,名震亨。著有《格互致余论》,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
15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国外有很大影响。
16杨继洲,著《针炙大成》。
17陈实功,著《外科正宗》。
18张介宾,号景岳。著《类经》等,后辑成《景岳全书》。
19叶桂,字天土。著《温证论治》,相传为门人辑成,以卫气营血、三焦,阐发外感温病的病机。
20程国彭,字钟龄。著《医学心悟》,论述简要,选方切用,很有实用价值。
21江涵暾,字笔花。著《笔花医镜》,是一本较好的门径书,以脏腑为纲,对药物进行归类。
22柯琴,著《伤寒来苏集》,为学习伤寒论的重要文献。
23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对瘀血为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可谓活血化瘀之大家。
24吴师机,著《理瀹骈方》,是以外用药治内病的专著,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著作中,可称独树一枝。现已由李超等同志重编为《中医外治法简编》。
25唐宗海,著《血证论》,对气血的生理、病理有所研究。
26张锡纯,著《医学中衷参西录》。
27即《医宗金鉴》,是由清zhengfu授意吴谦等编著的一部临床综合性医书。
- 上一篇:关于预防近视三字经
- 下一篇:新三字经舞蹈 舞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