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АльбертЕйнштейн),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原德国人)。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D)。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爱因斯坦简介(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AlbertEinstein)是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2]正因“对理论物理的贡献,个性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联”的创立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1999年(己卯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由整理]
爱因斯坦简介(三):
爱因斯坦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正因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向关心着人类的礼貌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好处”,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父母都是犹太人。
1880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但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务必经过吃力但认真地思考。
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十分惊奇,觉得必须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爱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以前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16岁时,离开德国。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十分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说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
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一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刻,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好处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户外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
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
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规场理论。
1914年4月,爱因斯坦理解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14年10月,爱因斯坦拒绝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礼貌世界的宣言”,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好处的、伟大的社会实验。
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反对任何暴力和战争。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
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对论的户外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户外方程,进一步揭示了空间——时刻、物质、户外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